你知道崇明有多少家咖啡館嗎?

一手繁華夢,一杯讀風光。在城鄉走向融合的當下,咖啡館這個都市白領的“社交場所”,正在逐漸變成鄉村百姓的“會客廳”。這幾年,崇明島上的咖啡館快速擴張,如雨後春筍,還常常“爆單”。這也引發了坊間對崇明咖啡經濟的思考:崇明咖啡經濟的興起,究竟是現象級還是趨勢性?崇明有多少家咖啡館?有什麼分佈規律?發展現狀怎樣?前景又如何?記者對此進行了走訪調查。

爆發式擴張

資深咖啡愛好者陳笛,5年前還在市區工作時,發現回崇明買咖啡很不方便,便萌生了要在崇明鄉村開一家獨立咖啡館的想法。

“當時在崇明,只有星巴克、上島咖啡這些連鎖品牌,集鎮和鄉村幾乎見不到咖啡館。”陳笛從小在向化鎮長大,她決定在這裡開一家咖啡館,取名“蘇珊陳咖啡”。這家獨立咖啡館開業後,憑藉小而美的獨特風格和優越的咖啡品質,備受關注,生意紅火。

令陳笛沒想到的是,這幾年,崇明的咖啡館一下子多了起來,不但連鎖店越開越多,各具風格的獨立咖啡館,也如雨後春筍般冒了出來。“城鎮上有店,農村也有不少,都有各自不同的氣質。”陳笛一邊享受着在島上打卡不同咖啡館的便利,一邊踩着風口在堡鎮開了一家分店。

據不完全統計,崇明目前有近100家咖啡館。區經委有關負責人稱,這些咖啡館幾乎都在近三四年間涌現,成爲商業下沉鄉村的“新亮點”,過去一年崇明咖啡館增長量尤其突出,達到50多家。

事實上,崇明咖啡館的大量涌現,符合全國咖啡市場的發展趨勢。數據顯示,2023年,國內四五線城市的咖啡訂單量同比增長高達250%以上,咖啡市場正在迅速下沉。咖啡館不僅在大城市火爆,也開始在“小城”內爆單,縣城咖啡館、小鎮咖啡館、鄉村咖啡館熱度日益高漲。以上海爲例,擁有8500多家咖啡館,位列全球咖啡館數量第一,隨着市中心咖啡館密度的日漸飽和,咖啡香也隨之飄入了郊區,飄入了崇明廣袤的鄉村。

有業內人士分析,“小城”咖啡館蓬勃發展的背後,有城鄉資源要素加速流動,農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持續向好,城鄉間的壁壘正在逐漸消除等因素。從消費端來看,鄉村咖啡館的存在,則讓生活在“小城”和從城市返鄉的人獲得比肩大都市的生活體驗,也讓遠道而來的遊客有更多消費場景可以選擇。

崇明咖啡館的擴張勢頭十分強勁,但和全國各地一些同樣表現優秀的咖啡下沉市場橫向比較,也絕非一騎絕塵。浙江省安吉縣,不到60萬的人口開了300多家咖啡館;浙江省麗水市青田縣,日均售出咖啡約1.5萬杯、年均消耗咖啡豆超80噸;邊陲小城吉林延吉“每萬人咖啡館擁有量”是上海的近4倍。

由此不難看出,崇明咖啡市場距飽和還有很大空間。“中國咖啡市場正在加速發展,如何在商業下沉市場中抓住崇明的獨有優勢,增強核心競爭力以保持消費持久活力,則需要經營者多費些心思。”區經委有關負責人十分看好崇明咖啡市場的發展前景。

差異化競爭

“因爲一家咖啡館,愛上了一座島。”

跨過明珠橋,來到宏海公路,轉個彎便來到了515咖啡藝術中心。這家位於廟鎮鎮東村的獨立咖啡館,坐擁崇明環島引河的絕佳風景,吸引着一波又一波顧客前來打卡。他們手持咖啡杯或以湖光爲背景,或站在巨幅落地窗玻璃前,在各個打卡點凹着造型拍照,儼然把這裡當作了景區。

自去年春節開業後,515咖啡藝術中心迅速成爲崇明網紅流量打卡地,名列抖音“上海咖啡廳收藏榜”第二名。治癒感,是顧客評價“515”的高頻用詞。“和城市裡的咖啡館有很大不同。”在市區工作的張女士表示,自己每週回崇明都要去“515”打卡,就是因爲喜歡這裡的自然風光和輕鬆的氛圍,“咖啡館臨河而建,邊喝咖啡,邊看着面前清澈的河水緩緩流淌,十分解壓。周圍綠樹如茵,鳥兒爭鳴,如同身處世外桃源之境。”

不在鬧市,反而成了某種優勢。作爲世界上最大的河口沖積島,崇明自然資源豐富,這裡源源不斷提供着清新的空氣,還有高大的樹木與澄碧的湖水相映成趣,有着大家嚮往的田園風光和鄉村風貌。河邊,稻田旁,樹林間,當來自都市的咖啡館,有了崇明生態美景加持,則平添了幾分鬆弛感,也爲鄉村帶來了更多活力和流量。

Joyin咖啡館,坐落在豎新鎮仙橋村。仙橋村是國家3A級旅遊景區,擁有如詩如畫的鄉村景觀,咖啡館掩映在一片綠意中,打造出優雅、愜意的消費場景。店主吳斯凡告訴記者,這裡來打卡的大多是都市的白領精英。“不少來喝咖啡的顧客,還會去住一住村裡的民宿,在村裡的合作社買新鮮蔬果或是土特產。”對於咖啡館的未來,他態度樂觀,“來喝咖啡的人越來越多,我對這個行業充滿信心。”

生態美景加分不少,咖啡館自帶的特色服務也有很強的吸引力。家住港沿鎮的曾先生,最常打卡的是鎮上的音束咖啡。“這家咖啡館可以攜帶寵物,遛狗的時候可以去喝一杯,感覺很不錯。”曾先生說道。

在咖啡愛好者多元化的需求下,散落在崇明鄉間的咖啡館,正在深耕差異化細分賽道,打造核心競爭力。港西鎮合歡茶咖館,推出漢服體驗項目,吸引國風愛好者;堡鎮See u coffee在街角開店,也在圖書館佈局,拓寬消費場景;八福咖啡館,結合崇明食材,打造配套餐飲;微甜時光,賣咖啡,也賣甜點。

“大家結合自身稟賦,找準優勢精耕細作,打造出獨特的賣點,才造就了崇明咖啡新業態的壯大,形成了各美其美、美美與共的良性競爭形態。”業內人士表示。

可持續發展

從門店數量,可以一窺崇明咖啡市場的競爭格局。據不完全統計,本區現有連鎖品牌咖啡館21家,其中,瑞幸咖啡11家,星巴克4家,一尺花園、漫貓咖啡、寶島咖啡等品牌若干家;獨立咖啡館39家;剩下的搭載民宿、酒店、景區、餐飲、酒吧、甜品店等場景同步經營,其中民宿咖啡門店數量最多,爲17家。

和連鎖品牌有統一運營機制不同,崇明的獨立咖啡館要承受更大的經營壓力。事實上,開店熱潮下,有近一半的獨立咖啡館會因爲經營不下去而選擇關店。

“經營狀況不好的時候,每天只有幾十塊的盈利,還要同時面臨房租和人工壓力。”一位開店2個月就選擇關店的經營者認爲,開店失敗的最大原因,是沒有發展出特色化經營路線。“和連鎖品牌打價格戰,真的比不過。”也有經營者將失敗原因歸結於,沒做好咖啡產品本身的成本管控,卻在裝修上投入過多。

“相比較而言,景區、民宿、酒店等自帶的咖啡館,因爲人工、場地等都能共享,少了很多經營壓力。就算單獨覈算不能盈利,至少能夠豐富經營場所的業態,起到引流作用。”在業內人士看來,獨立咖啡館的經營,則要更考驗戰略技巧。

據調查,崇明獨立咖啡館的經營者以85後、90後爲主,他們大多有着在城市生活的經歷,有着敏銳的互聯網思維。比如,合歡茶咖館的店主陳睿睿,從事新媒體廣告行業,她從小紅書平臺的後臺數據瞭解到,“新中式咖啡館”搜索熱度最高,於是她決定將咖啡館定位在新中式風格,一炮而紅。

也有不少經營者意識到,產品品質與消費口碑纔是咖啡館長久發展的決定因素,於是努力開發各類創意咖啡飲品,受到消費者追捧。see u coffee將崇明老白酒融入咖啡,創新打造老白酒精釀拿鐵,在爲顧客帶來新奇感的同時,也提升了自身產品辨識度。融入了崇明甜酒釀、崇明老白酒等多種崇明元素的咖啡,在崇明精品咖啡消費市場也正形成一股新風尚。

崇明咖啡經濟的蓬勃發展固然讓人驚喜,但要長久生存下去,除了經營者用心琢磨,持續在服務設施、功能定位等方面提升,也需屬地政府從行業管理、宣傳推介、政策扶持等方面加大品牌推廣和支持力度。

事實上,崇明有關部門已經在行業規範化、品牌化發展上有所行動。成立崇明區咖啡聯盟,完善行業自律標準,給消費者打造規範、優質的品咖場景。宣傳推介方面,去年舉辦崇明首屆咖啡生活節,開展咖啡市集、好物市集以及咖啡培訓等系列活動,還推出崇明咖啡手繪地圖,將打卡路線融入崇明旅遊路線中,有效做好消費指引。據區經委有關負責人介紹,今年,除了將繼續開展咖啡文化生活節,還將開展“崇明優選咖啡館”評選活動,聚力各部門、鄉鎮、行業聯盟資源,推動鄉村美景空間和咖啡文化雙向賦能,共同打響崇明鄉村特色“咖啡文化”品牌。

崇明咖啡館的興起,讓大家看到了更多可能,如何以此爲載體,挖掘並釋放出鄉村資源價值,還需各方共同努力,才能讓咖啡經濟成爲激發崇明鄉村商業活力的新引擎。

記者:郭楊如熠、蔣曉燕

編輯:焦倩倩

責編:李琳、陳錦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