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有泡泡先別慌!醫曝蛋白尿未必腎臟出問題

蛋白尿可視爲腎臟病變的前哨戰,甚至預測心臟病風險以及死亡率。(達志影像/shutterstock)

66歲的陳先生,過去沒有任何慢性病病史,平日也沒有在服用任何藥物,因爲體檢的腹部超音波報告顯示有腎臟囊腫,進而到腎臟科複診。經詢問病史後得知,他已經有泡泡尿好一段時間,於是安排進一步的抽血驗尿檢查,發現他有嚴重的蛋白尿,這幾年來腎功能亦緩慢的在衰退當中,但因爲沒有症狀,以爲並不需要治療。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腎臟內科主治醫師萱竹表示,臨牀上確實有許多良性蛋白尿的狀況,有泡泡也不一定就是蛋白尿,經過客觀的定量分析才能確定;良性的蛋白尿可能跟感染、脫水、天氣、藥物、運動、懷孕、血壓控制不佳,甚至有時候只是姿勢(站立)性蛋白尿。

然而,一旦證實有蛋白尿,便暗示可能有腎臟疾病。臨牀上最常見的蛋白尿原因糖尿病腎病變,糖尿病腎病變佔了臺灣洗腎人口的四成以上,比例相當高。重要的是,微蛋白尿常常比腎功能開始變差還要早發生,可視爲腎臟病變的前哨戰,甚至預測心臟病的風險以及死亡率。

此外,有些嚴重的蛋白尿會合並下肢水腫,臨牀上稱爲腎病症候羣;過去並沒有糖尿病及高血壓等慢性病,卻意外發現有蛋白尿,需要安排腎臟切片染色才能夠確診。

蛋白尿的治療取決於正確的診斷。徐萱竹建議,糖尿病腎病變的病人應該要採低蛋白飲食,更積極地控制血糖和血壓,利用整合門診,在腎臟科做定期尿液及腎臟超音波檢查,抽菸病友們則請務必要戒菸;早期發現蛋白尿,並早期介入治療,可以改善腎臟病的預後。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