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時專欄:中國拯救不了俄羅斯的經濟

俄羅斯總統普丁(左)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右)。(圖/新華社)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克魯曼(Paul Krugman)近日於《紐約時報》專欄撰文表示,西方團結對俄羅斯進行金融制裁,他最近常被問到:中國能否把自己作爲替代貿易伙伴,從而拯救普丁的經濟?克魯曼直接了當地回答:「不,它不能」,他對中國無法提供普丁經濟生命線總結出4點原因。

首先,儘管中國是一個經濟強國,但無法提供俄羅斯所需的一些東西,比如西方製造的飛機零部件和高端半導體晶片。

其次,雖然中國本身沒有加入制裁,但已經深深融入了世界經濟。這意味着中國的銀行和其他企業像西方企業一樣,可能會實施「自行制裁」,也就是說,它們將不願與俄羅斯打交道,因爲擔心來自更重要市場的消費者和監管機構的反彈。

第三,中俄兩國相距遙遠。雖然兩國有共同的邊界,但俄羅斯大部分的經濟發展位於烏拉山脈以西,而中國的大部分經濟發展位於東部海岸附近。北京距離莫斯科有5600公里遠,在這片遼闊土地上運輸貨物的唯一可行方法,就是通過少數幾條已經超負荷運轉的鐵路路線。

最後,克魯曼認爲沒有得到充分重視的一點是,中俄兩國在經濟實力上的巨大差異。中國的經濟規模是俄羅斯的10倍,這樣的合作伙伴將是極不平等的。對於政治人物聯想起二戰時的軸心國聯盟,克魯曼認爲,就雙方經濟差距來說,俄羅斯將是一個非常小的夥伴,「實際上非常接近中國的『附庸國』」,這不是懷有帝國夢想的普丁想要的。

因此,中國無法讓俄羅斯免受烏克蘭入侵的制裁影響。如果中國加入民主世界懲罰侵略的行列,對俄羅斯的經濟擠壓會更大;但即使沒有中國的參與,這種擠壓看起來也非常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