扭虧爲盈股價卻跌超30% 大潤發母公司暗藏隱憂

近日,大潤發母公司高鑫零售公佈年度業績,發佈後兩日內股價跌逾34.66%,截至5月18日,高鑫零售跌11.97%,收盤價報2.28港元/股,成交額1.24億,與2020年的高位相比,其總市值一度蒸發超千億。

值得注意的是,阿里入主時高鑫零售淨利潤還有20億,一年後就虧超7億,去年雖扭虧卻仍顯虛弱。而其營收下滑早有苗頭,目前已從2017年的1023億跌至2022年的836億,股價也連跌三年,從2020年6月的13,23港元高點跌至此前最低1.25元,三年跌去90%。

營收三連降,“以租養租”或成爲過去式

財報顯示,2022全年高鑫零售實現營收836.62億元,同比減少5.1%;歸屬股東淨利潤達1.09億元,較去年7.39億元的淨虧損同比增加114.75%;毛利爲205.81億元,較去年同期的214.73億元減少4.2%至8.92億元,業績不及預期。

公開資料顯示,高鑫零售是擁有大賣場及高增長電商業務的零售商,旗下擁有“歐尚”“大潤發”兩個知名品牌,經營大賣場和中小型超市業務,位居中國超市百強的前三甲。2017年,阿里巴巴以224億港元收購高鑫零售36%股份入場線下零售,2020年進一步增持股份至72%,成爲其實際控股人。

然而自阿里接手高鑫零售三年來,其業績不斷下滑。2021-2023財年營收分別爲1246.12億元、881.34億元和836.62億元,歸母淨利潤分別爲35.72億元、-7.39億元和1.09億元。此外,據2023財年中報顯示,高鑫零售淨虧損爲6900萬元,較上年同期大幅下跌159%,爲上市以來首次虧損。

毛利率方面,高鑫零售2023財年較去年的24.4%增加0.2個百分點至24.6%,財報中表示,由於營銷投入放緩及聚焦全渠道會員數字化運營,另外致力提升商品力,實現生鮮供應鏈穩步發展使得毛利率提升。數據顯示,其全年銷售及營銷開支爲185.1億元,較上年同期減少9.1%。

據瞭解,高鑫零售的主營業務收入爲商品銷售收入和租金收入。其中,2023財年實現銷售收入805.35億元,在總營收中佔比96.26%,較上年同期的845.95億元減少4.8%。高鑫零售也在財報中表示,銷售收入下降是受到線下賣場客流下降的影響。與2022年3月底相比,高鑫零售的核心大賣場門店減少了四家,目前共有486家。

此外,高鑫零售在2023財年的租金收入爲31.27億元,較2022財年的35.39億元減少了11.6%至4.12億元。其在財報中表示,營業時間縮短及暫時關閉店,並且高鑫零售爲支持商店街租戶給予了租金減免政策,進一步減少了租金收入。

此前傳統大賣場通過收取租金的方式縮減開支,但隨着商業地產租金不斷上漲和線上渠道的購物方式興起,“以租養租”或成爲過去式。疫情下,家樂福大量閉店,門店經營異常率達80%以上;沃爾瑪也在全面退出山東市場。

發力M會員店“解近憂”

面對業績持續下滑,高鑫零售在2020年開始佈局大潤發中小型會員店。2021-2023財年其中型超市的門店數量分別爲6家、9家和12家;小型超市的門店數量分別爲32家、103家和84家。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四月,大潤發首家倉儲式付費會員店—M會員商店在揚州正式開業。其會籍分爲普通會員和黑金會員,年費分別爲260元和680元,與山姆的普卡和卓越卡定價相同。據官方披露的數據,M會員商店在開業前的付費會員數達到3萬,會籍費收入超過840萬元。

同爲阿里旗下的盒馬鮮生於2020年10月開出了盒馬首家倉儲式X會員店,會員費爲258元。盒馬總裁表示,首家盒馬X會員店在開業2個月內便實現了盈利,目前盒馬的付費會員數量已經突破了300萬。

然而高鑫零售的董事長林小海卻表示,“第一年我沒有給團隊定利潤目標,只下了兩個指標:一個是會員數量,一個是續卡率。作爲對未來的長期投資,M會員商店3年內不打算盈利。”

業內人士指出,儘管目前國內消費普遍回暖,但由於線下消費品銷售額復甦及全渠道競爭,零售行業仍面臨壓力,目前入局倉儲式會員店的玩家,普遍處於摸石頭過河的狀態。雖然背靠阿里,擁有盒馬成功經驗做借鑑,高鑫零售想要跑通會員制賽道,仍面臨很大挑戰。

作者:張翼嬋、鄭皓元

主編:陳俊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