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曆正月二十日 也是客家天穿日

農曆正月二十日,也是客家天穿日。(臺中市政府提供)

早期的農業社會中,天穿日是十分重要的節日,一般民衆要過完元宵節纔算過完農曆年;但在農業社會的客家民族來說,過完了天穿日纔會開始收拾心情打田插秧,展開一年的農忙時節;蘊含着保持環境生生不息、資源永續發展的環保意義。

客委會指出,天穿日的由來還有一說是,因火神祝融和水神共工的爭鬥,天空因此破了一個洞,當時女媧煉石補天,拯救了蒼生,爲了感念女媧娘娘的恩德,在這一天,勤勞的客家人會「男不耕田、女不織布」,以免鋤頭會挖破大地、穿針而戮破天空。

因此許多客家莊會舉行慶祝活動及儀式,如唱山歌比賽,還會油炸「油堆子」、煎甜粄,以「一枚煎粄補天穿」敬拜女媧娘娘、感念女媧補天拯救蒼生。

客委會表示,在2010年1月27日所公佈的《客家基本法》中第十四條明訂應訂定全國客家日,以彰顯客家族羣對臺灣多元文化之貢獻,客家委員會遂自隔年起將天穿日定爲全國客家日,在國內倡導與慶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