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足2024新政:限制國腳過度集中、國內球員限薪120萬人民幣、激勵留洋

大陸女足2024新政:限制國腳過度集中、國內球員限薪120萬人民幣、激勵留洋。(觀察者網)

據《中國足球報》報導,近日,中國足協公佈職業聯賽多項新政的同時,全國女足聯賽(女超、女甲、女乙)的球員註冊、轉會等政策也有了調整。在中國足協下發的《關於2024年全國成年女足聯賽球員註冊、轉會及報名工作的通知》中,對各俱樂部引進並註冊女足國腳的人數做了限制,明確指出球隊不能過度集中國腳,同時外援出場人數也將與俱樂部是否有留洋球員掛鉤。與此同時,2024-2026賽季女超聯賽俱樂部財務約定指標也將在今年實行,以上政策被視爲提升女超聯賽的競爭力和保持可持續健康發展的刺激性措施。

在中國足協的通知中規定,「從2024賽季冬季轉會窗口起,凡女足俱樂部註冊女足國家隊運動員達到5名及以上,以上一年度中國足協印發的女足國家隊集訓通知爲準,則暫停該俱樂部在新賽季從其他俱樂部轉入並註冊國家隊運動員資格,該俱樂部青訓梯隊培養的女足國家隊運動員不受此政策影響。」

此前幾個賽季,在大陸國內聯賽效力的女足國腳集中在少數俱樂部,比如武漢女足國腳超過8人,上海女足國腳頂峰時也有7名,另外江蘇女足國腳也有4名之多。

由於國腳過度集中,投入情況自然不同,這也導致在過去幾個賽季的女超聯賽中經常會出現大比分的比賽,甚至有的球隊在遇到國腳特別集中的球隊時派替補出場,影響了比賽的競爭力和觀賞性,不利於女超聯賽的可持續健康發展,尤其是在聯賽整體的競爭力方面受到了嚴重的影響。從聯賽的積分排名也可以看出,國腳過度集中的球隊積分遙遙領先,剩餘的女超球隊積分與前四名球隊差距很大。

今年女超聯賽新政執行之後,武漢女足將會有部分女足國腳離開球隊加盟其他女超球隊。「2023賽季確實有一些隊伍在遇到武漢女足的時候選擇使用替補球員出場,這基本上相當於放棄了與她們的比賽,進而準備與其他勢均力敵球隊的比賽,足協這一新政會幫助女超聯賽的競爭力提升。」一位女超球隊教練表示。

在對女超俱樂部國腳人數予以一定限制的同時,女超聯賽的外援政策也有改變。

《通知》規定,新賽季女超、女甲俱樂部可在冬季轉會期註冊不超過3名外援,兩個轉會期累計註冊不超過4名外援。雖然女超聯賽規定,比賽中可同時上場的外援最多爲2人,但《通知》中增加了一條規定,上場外援人數將與該俱樂部留洋人數掛鉤,「如該俱樂部本年度及2023年度有運動員轉會或租借到世界高水平(上年度國際足聯年終排名前15名國家隊)女足聯賽,則該俱樂部可在當賽季相關賽事中增加1名外援上場名額,即比賽中可同時上場最多3名外援。」

很明顯,中國足協這一措施目的是激勵女足球員留洋。

從目前中國女足的形勢來看,未來兩年沒有國際正式大賽參加,激勵大陸國內女足球員留洋,讓隊員們有機會參與到高水平的聯賽當中,從而提升中國女足的整體水平。而此項政策也保護了有留洋球員的女足俱樂部的足球競爭力。

在以上兩項刺激球員留洋和增加女超各支球隊競爭力的措施之後,女超聯賽俱樂部財務約定指標將在今年開始實行。

女超俱樂部財務約定指標首先對俱樂部總支出進行了限額。要求女超俱樂部2024賽季單個財政年度總支出不得超過3000萬元(人民幣,下同),不得少於800萬元,上述費用不包括青訓費用及體育場和訓練基地等基礎設施的建設費用。如果超過限額俱樂部將受到罰分的處罰,若總支出超出限額不高於20%的,將被扣除聯賽積分6分;超出限額高於20%但不高於40%的,將被扣除聯賽積分12分,以此類推。

與此同時還規定了大陸國內球員個人薪酬限額及最低薪酬。女超聯賽俱樂部一線隊國內球員單賽季個人薪酬不得超過稅前120萬元,不得低於稅前6萬元。而一支球隊國內球員平均薪酬不得超過每人稅前35萬元。

很明顯,足協推出女超聯賽俱樂部的投入上下限和球員收入的上下限,目的是讓女足俱樂部和女超聯賽健康、可持續發展。「此前女超聯賽個別國腳的收入要超過120萬,這次女超聯賽限薪的措施無疑將會促進國腳級球員加快到國外聯賽留洋的步伐,同時也讓俱樂部的投入更爲理性。」一位女超球隊教練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