爬2階樓梯就喘!8旬翁主動脈瓣膜狹窄 北榮這方式救命

病友黃先生(左2)胡女士(右2)感謝北榮導管瓣膜治療團隊的救治。(北榮提供/林周義臺北傳真)

隨年齡增加,不少民衆都會出現血壓變化、血管鈣化的問題,進而產生主動脈瓣膜狹窄。專家表示,主動脈瓣膜狹窄屬於緩慢的進程,在70、80歲的民衆身上,嚴重狹窄盛行率約有3.4%,但若遇上鈣化嚴重、傷口癒合差等情況,就無法接受傳統手術,需改採「經導管主動脈瓣膜置換手術」。北榮導管瓣膜團隊與歐美醫學中心同步,引進新型主動脈瓣膜系統,現已成功搶救2名嚴重患者,均康復出院。

主動脈瓣膜狹窄爲退化性疾病,隨着年紀增長,民衆可能會出現膽固醇、血壓高的問題,進而導致主動脈鈣化。北榮心血管中心結構性心臟科主任陳嬰華表示,這是緩慢的進程,在70、80歲者身上,出現嚴重主動脈瓣膜狹窄的盛行率約有3.4%。另外,正常的主動脈瓣共有3葉,但是約有1%的人天生只有2葉,這些族羣退化速度較開,通常到了40、50歲,就有手術需求。

北榮血管外科主任張效煌說,嚴重的主動脈瓣膜狹窄有致命風險,如出現胸悶、昏厥等現象,應儘速就醫檢查。然而,並不是人人都可接受傳統手術,陳嬰華說,一些患者會有鈣化嚴重、傷口癒合差等情況,這樣的對象就可選擇傷口小、低侵入性,且併發症發生率低的「經導管主動脈瓣膜置換手術」。

82歲的黃先生,高血壓、心房顫動的病史已超過10年,多年來都容易在活動時感覺喘。去年11月,黃先生的症狀更明顯,爬1、2階樓梯就需休息,12月到北榮就醫,被診出中度至重度主動脈瓣膜狹窄,今年7月更進一步發現,瓣膜開口面積僅剩0.9平方公分,情況已轉爲重度。

北榮總導管瓣膜團隊與歐美醫學中心同步,引進新型主動脈瓣膜系統,成功搶救了黃先生與另一名6旬婦女,兩人均在術後第2天順利出院。經追蹤,黃先生目前的瓣膜開口面積已大幅改善至1.55平方公分,另一名個案則從0.53平方公分提高至1.3平方公分。

張效煌表示,一般經導管主動脈瓣膜置換手術血管直徑需>=5.5mm,新型主動脈瓣膜系統血管直徑僅需>=5mm,可適用於更多周邊血管較窄的病人,且可回收,即術中若置放位置不理想,可重新回收到導管內重新置放。另外,瓣膜底部增加X光下可清楚辨識的標記,更能精準確認置放深度。同時也維持「主動脈瓣環上」設計的優勢,術後能產生良好的瓣膜血液動力學,增長瓣膜的耐用性。

民國99年,北榮心臟內外科共同合作,率先引進「經導管主動脈瓣膜置換手術」;102年首創以局部麻醉進行手術,陸續開創6種不同手術途徑治療患者,爲全國最多導管瓣膜治療途徑的團隊;108年榮獲國家醫療品質標章SNQ 認證,已累積超過10年以上經驗。病人99.5%經過長期術後追蹤,主動脈瓣膜功能仍維持良好,第1位病人已存活超過10年。北榮導管瓣膜治療團隊,由心臟內外科、麻醉科、放射科及神經內科跨部門組成,手術成果優於世界各國,近5年來,術後30天存活率99%,高於世界平均值9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