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家園成網紅打卡地

近年大陸直播電商市場規模

潘家園成網紅打卡地圖╱中新社

舊貨市場需要新活力,擁有百年曆史的北京潘家園古玩舊貨市場,透過直播賣貨,不僅業績起死回生,更華麗翻身,一舉成爲了新的網紅打卡地。

位在北京東南三環邊上的潘家園,是大陸最大的舊貨市場以及古玩市場,也是老北京「淘逛文化」的歷史產物。潘家園的興起源於「鬼市」,指的是來路不明貴重物品的交易市場,在明清時期的北京就已出現。隨着時代演變,潘家園成爲了北京保留至今,也是最大的骨董集散地。

大陸改革開放後,個體經濟開始盛行,潘家園的交易也不再僅限於「黑市商品」,涵蓋珠寶玉石、仿古傢俱、文房四寶、古籍字畫、舊書刊等,是老北京人淘寶古玩收藏的好去處。

疫情爆發 尋找新出路

但潘家園和所有線下店鋪一樣,2020年疫情爆發以來業績飽受重創,這個百年市場爲求生存,也搭上直播賣貨的熱潮,在2020年11月與社交平臺抖音一同成立潘家園電商直播基地,嘗試「線下珠寶文玩市場+線上直播」的新模式,意外爲百年市場開了另一扇窗。

多數在潘家園擁有實體店鋪的商家,一開始是基於現實考慮,嘗試性地加入直播,結果讓他們喜出望外。一位在潘家園銷售玉器逾十年的店鋪老闆表示,他本對直播銷售抱持觀望心態,直至一年前才加入,比其他同業稍晚。如今他每月的銷售額,高達9成是來自直播銷售,「因爲實體店只能接觸到一部分消費者,而在線上則是面向全國」。線上銷售報喜,也讓他調整經營方式,將更多時間花在直播銷售。

另一個主打文玩類產品的店家,雖有一個小型工作室販售商品,但在潘家園沒有實體店鋪。不過店家老闆看好潘家園直播基地的發展潛力,基地甫成立不久就決定入駐。如今兩年多過去,他的銷售業績在基地名列前茅,單月交易額可超過人民幣(下同)千萬元,是他線下工作室銷售額的30倍以上,相當驚人。

另一方面,直播也讓他原本的線下客戶轉變爲線上消費者,尤其老客戶出於信任,會更願意在網上消費高單價的產品,進一步帶動業績。

直播帶動交易量起飛

北京潘家園國際民間文化公司總鑑定師師俊超表示,潘家園直播基地上線第一年,交易額達15億元,訂單量達到980萬單。2022年交易更加紅火,截至目前的交易額已超過30億元,訂單量更突破2,000萬單。潘家園直播基地已有800家商戶入駐。

師俊超表示,從佈局看,潘家園的電商轉型與線下的舊貨市場雖有交集,但並不完全重疊,上述提到的兩位商家就是例子。而從交易品類看,線上和線下市場的交易品類也有區別,目前直播基地交易額最高的品類是玉石類,其次是木作品、陶瓷類,骨董目前暫未開放線上交易。而玉石等品項的線上交易額更已超過線下。

趨勢來看,今年以來受疫情及大環境影響,線下市場人流減少,涌入線上的商家愈來愈多。按客單價看,5萬以下的商品在線上銷售都有買氣,超過5萬元的單品則是線下成交的比例會高一些。

特別的是,直播賣貨不僅沒有剝奪潘家園線下買氣,同時還爲「鬼市」帶來新的消費客羣與商機。

師俊超說,每週五潘家園的鬼市從7點開始,直到凌晨1點結束。潘家園官方也會利用直播帶觀衆逛鬼市,讓觀衆從主播「淘貨」,體驗在鬼市買東西與殺價的樂趣。鬼市期間,潘家園內的所有空地都擺滿了地攤,潘家園還會讓工作人員打扮成清代衙役進行巡場,增加鬼市氛圍,果然成功在網路上引領話題。

鬼市商品不侷限於珠寶古玩的交易,還包括了玩具、盲盒、配飾等品類。可以看出來潘家園的鬼市更注重吸引年輕人,讓百年「鬼市」穿越到現代,翻身成爲網紅打卡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