拚再生能源 學者:電力基載未納核能難達成

中央大學講座教授樑啓源表示,政府如果不考量將核能納入基載,真的很難達成2030年的減碳目標,甚至引發國安的問題。圖爲屏縣府積極營造在地綠能、推動多元能源開發。(屏縣府提供)

國發會年前公佈「十二項關鍵戰略行動計劃」提高減碳比率和再生能源的比率,中央大學講座教授樑啓源表示,政府如果不考量將核能納入基載,真的很難達成2030年的目標,甚至引發國安的問題。

國發會所公佈的行動計劃,提高2030年的減碳目標,以從原本減碳20%提高到24%正負1%。經濟部也推估2030年再生能源發電佔比將提高至30%,此時若燃氣超過50%,燃煤就會低於20%。

樑啓源表示,因爲目標量太高,目前情況太陽光電大致的執行率8成、風電只有2成;甚至2021年執行率只有6成;2022年太陽光電的執行率只有4成,風電只有17%,後續執行會愈發困難。

以這個執行率來看,到2025年再生能源的佔比僅僅11.6%,遠不如政府所宣稱的15%,更何況是目標20%。此外,再生能源有其限制性,例如太陽光電晚上無法發電等、臺灣地小人稠,再生能源擴展需要空間等,2030年佔比要達到30%是極大的挑戰。

樑啓源認爲,未來如果要降低火力發電、「零」核能的話,恐怕會造成缺電、電價大漲、電網脆弱、南北供應不均等,甚至釀成國安問題。

樑啓源表示,全世界有31個國家有核電廠,只有德國、臺灣要廢核電廠,且德國也正考量要核電廠延役,現在只剩下臺灣要完全廢除核電。惟相對而言,核燃料好運送、存期長等,可降低國安危機;他認爲,核能佔比達17%或工業區用電以小型核電廠供應等方式來補足減碳缺口。

中研院經濟所兼任研究員蕭代基則表示,爲達到2050淨零碳排目標,以國際機構建議來說,2030年的減碳目標要達40%,前面要較大的減碳目標,後續慢慢減緩,這樣才能達到2050淨零碳排,以臺灣而言,2030設定24%正負1%,確實過於保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