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五倍券烏賊戰術

(圖/本報系資料照)

儘管朝野多數立委都反對,行政院似乎吃了秤砣鐵了心,一意孤行,堅持棄現鈔不用,而要用五倍券來振興經濟。

振興券究竟有無刺激經濟的效果?行政院根據三倍券的經驗認爲,政府實際支出500億元左右,產生超過1000億元的經濟效益。但學者指稱,那是用綁定電子支付約176萬人的資料推估而來的。中經院和臺經院的分析認爲三倍券的效益遠遠低於政府的估算。中研院推估,三倍券對GDP的貢獻可能只有0.09%。

國內最頂尖的兩個經濟研究單位都不認可三倍券的效益,蘇貞昌內閣的總體經濟學造詣能高過中研院和臺經院?爲何還堅持沿用錯誤的政策來振興經濟?

還記得2002年的電影《神鬼交鋒》嗎?聯邦調查局幹員卡爾被一個年方弱冠的票據詐欺犯法蘭克耍得團團轉。多年後,法蘭克落網,FBI以工代刑,讓他任職調查局,協助偵破各種僞造票據的犯案,開發出各類票據防僞的技術。《神鬼交鋒》一片帶給我們最重要的啓示便是:打擊犯罪,檢調必須學着用罪犯的思考模式來思考。同樣地,民衆要了解蔡政府的決策行爲,必須試着用詭詐的角度去分析。

其一,外傳五倍券印刷成本約23億元,由納稅人支付,但恩從己出,得標的印刷廠心悅臣服,相關利益關係人反對五倍券的聲浪必然降低。

其二,五倍券未動,振興券蟑螂已蠢蠢欲動。沿襲去年三倍券的交易模式,蟑螂出錢,替急需現金的民衆集體代購五倍券,民衆實領五倍券的價值扣除代購手續費、支付一定成數的佣金後,可能僅只有3500元。蟑螂分毫不花,賺得1500元的五倍券,再以7、8折的價格轉售他人,形成另類的消費循環。

其三,混水摸魚,將國家預算結算搞成一池髒水,政府不公佈每張實體五倍券的流向和消費內容。五倍券真實印刷數量多少?發出多少?剩餘多少?朝野立委事先無法監督,事後也無法檢核追查,自肥肥人的機會多多。

同樣的烏賊戰術,可見於疫苗採購。一要隱匿疫苗採購的數量、種類、價格;二要混淆接種人數和類別,特權接種者夾雜其間;三要疫苗預約平臺忽關忽開;四要超前放行高端疫苗,也要超前阻撓BNT疫苗。鬼魅無敵,詭詐難辨,於是乎,疫苗採購失能,無人追究,民衆人心惶惶,只能俯首任由政府擺佈。

事實上,限期使用的五倍券根本無法振興經濟。急需現金的民衆嗷嗷待哺,口袋裡掏不出千元換取遠在天邊的5000元,只能任由振興券蟑螂擺佈。能以千元兌換五千的民衆,不過是在期限前,提前購買了兩個月後纔要買的生活必需品。寅吃卯糧,卯吃寅糧,一前一後,振興了什麼?

憑健保卡可以在超商的多媒體資訊機(KIOSK)付費購買口罩,爲什麼不能憑健保卡在超商KIOSK提領5000元現金兌換券?五倍券說穿了,不過是官員藉着烏賊戰術,自肥兼刁難民衆的把戲!  (作者爲資深媒體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