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喘類固醇藥物傷腎、變胖?臺大醫師出面闢謠

氣喘在我國盛行率不低,約每20人就有1人罹病,每年更有約600名國人因氣喘而去世,統計顯示,超過9成患者「控制不好」,分析發現,不少患者擔心「吸入型類固醇」會傷腎又變胖;醫師提醒,吸入性類固醇僅作用在肺部,而非像口服類固醇「作用於全身」,且類固醇含量少、副作用低,是氣喘的「治標」藥物,患者應遵照醫囑使用。

網路常有人分享,長期使用類固醇藥物後,會出現水牛肩、月亮臉等副作用,由於「吸入型類固醇」是治療氣喘的主要藥物之一,讓不少患者擔心有類似症狀,甚至增胖、傷腎,進而降低使用意願,或用短效的支氣管擴張器當作替代用藥

臺大醫院胸腔主治醫師古世基說,不同於口服的類固醇「會做用到全身」,吸入性類固醇僅作用在肺部,類固醇含量少,是安全、副作用低的抗發炎藥物,患者若只使用支氣管擴張劑,由於呼吸道發炎狀況並未獲得根本的控制,將讓急性發作機率提高,甚至有可能致命。

古世基解釋,吸入型類固醇合併支氣管擴張劑,是現在氣喘的主要治療藥物,前者治本後者治標,吸入型類固醇爲控制疾病主角,患者需每天規律的使用,達到消除過敏性發炎反應、降低支氣管的高敏感性,「從根本上進行長期治療」,另外,屬於「短效」的支氣管擴張劑,則是緩解用藥,用於症狀發生時的「緊急使用」,患者也可在高強度高負荷運動前,提前15分鐘使用來預防發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