啓動重塑新生計劃 臺積電加速廢塑膠資源化

另日月光成立循環資源再生中心,依廢塑膠特性分類再利用,去年重新使用4,300噸,廢塑膠循環比例68%,預計二年後可以提升100%。

環保署表示,國內事業每年產出24萬公噸塑膠廢棄物,28%已有再利用處理,爲提升塑膠資源循環再利用,希望從民生領域延伸到工業,鏈結產業回收再利用端,建立產業塑膠資源再生循環網路,解決難以回收的塑膠問題。

臺積電表示,正在臺中建立零廢中心,要回收處理化學品在廠內進行再利用,並啓動「重塑新生」計劃,從源頭減量做起,向供應商提出包裝規範,減少複合材質的使用。5萬名員工聯手響應做好分類,去年已達成8,000公噸廢塑膠資源化,資源化比例66%,最終目標是邁向100%的資源化。

日月光指出,過去在生產過程中涉及幾百項塑膠,大大小小非常複雜,然而近年回收價格卻很低,回收業者興趣缺缺,因此成立循環再生中心,將自己產出塑膠廢棄物先自行作破碎、分類、減容等物理處理以方便回收,並與新創技術合作,尋求兩年內達成100%的資源化的目標。

環保署盤點產業常見排出廢塑膠項目,以科技業爲例,過去原本無法再利用,只能焚化處理作爲能源回收的品項,透過回收再利用業者協助進行材質判定、可回收評估後,對可回收種類建立回收模式,提高循環再生機會;同時整合產業塑膠廢棄物型態與分類收集系統,結合回收再生技術創新研發,提高塑膠資源再利用量能。

環保署廢管處長賴瑩瑩表示,面對化石資源不足、塑膠使用過度、產生大量垃圾等問題,聯合國正在草擬塑膠公約,要在減量、材質取代、回收循環三課題上尋求改善,將進一步將上中下游產業鏈結起來,形成「資源再生循環產業鏈」,以技術研發與制度革新來提升資源循環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