潛規則干擾募資?宣明智:放寬監管 創造生技業的蘋果、特斯拉

聯電榮譽董事長宣捷董事長宣明智建議政府應給予足夠的投資誘因,讓技業有足夠資本能量發展。▼(圖/記者一中攝)

記者林淑慧/臺北報導

英文總統就任將滿二週年,生技業檢討產業發展政策。聯電榮譽副董事長、宣捷董事長宣明智接受ETtoday獨家專訪表示,政府應放寬資本市場監管,並給予足夠的投資誘因,讓生技業有足夠資本能量發展,臺灣生技業纔有可能出現蘋果、特斯拉等級的國際企業

生技業列爲政府「5+2」創新產業,但去年政府的國發基金對生技業只有投資1案,不少受訪的生技業者私下表示,臺灣法規對生技業進入資本市場潛規則多,加上最近港交所祭出沒有營收、獲利的新創公司也能前進掛牌後,衝擊生技產業的IPO規劃

「投資大衆對生技產業不熟悉,加上發生浩鼎事件大家又想賺錢又怕被咬到,」宣明智說,生技業開發投資額度大,開發時間又長,臺灣生技業有技術,政府更應該鼓勵資本市場的發展,才能讓臺灣生技業發展出國際型的產品

「臺灣生技要有國際性地位基礎能量要夠大,沒有大的投資,臺灣不會有國際性的地位,」宣明智說。他並以政府過去推動資通訊產業,設立獎勵投資條例爲例,「政府應該要去思考,如何給予誘因,帶領投資機構。」

針對目前臺灣法規,宣明智表示,臺灣法規在制定上不能只管需求面,要考慮自己如何產生供給,目前法規無法和國際接軌,臨牀開發、新藥審查耗時,在行政流程上過於形式化,也是一大問題

另外,針對港交所對臺灣生技業招手,會否產生磁吸效應?宣明智表示,資本市場也要有高風險產業纔會成熟,政府只要放寬監管,讓產業放手做想做的事情年輕人不需要到矽谷去,留在臺灣創業就行,「臺灣纔會有蘋果、特斯拉等明星級產業出現。」

國外證券市場很透明,連賠很多錢的公司都能上市,例如特斯拉,」宣明智說,如果政府有很多限制,特斯拉這樣的公司不會出現,因此政府不必太多規範,讓公司公開透明,讓投資人自行決定,「公司和投資人關係自己去解決,這是自由買賣的事情。」

生技業者也呼籲,政府不該一直用潛規則干擾,讓有潛力的新創公司無法募集資金,長期下來不僅讓產業發展受限,也無法活絡資本市場,政府應該要爲產業創造好環境,以免臺灣好公司出走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