搶救武漢 汶川震災救命方艙再上陣

武漢連夜建三所「方艙醫院」,圖爲現場施工圖。(取自新浪微博@磁粒子AAAA)

武漢市連夜開設的三所「方艙醫院」,分別位於洪山體育館、武漢客廳及武漢國際會展中心,4日起陸續加入武漢肺炎防疫行列。去年中共建政70週年大閱兵,「方艙醫院」也曾亮相,被列入搶修搶救方隊;2008年汶川地震期間,「方艙醫院」首度投入使用,2010年玉樹抗震救災時,也曾發揮重大作用。

3日晚間,湖北省委書記、武漢市委書記馬國強主持武漢市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視頻調度會當場要求抓緊徵用市內會展場館,將其儘快改造成爲「方艙醫院」,用於集中收治輕症患者。除已連夜趕工開設的三所「方艙醫院」外,武漢市並將在光谷國際會展中心、武漢體育中心、武漢國際博覽中心等地再建「方艙醫院」。

方艙醫院首見於1960年代越戰,當時由美軍研發而成,之後世界各國軍隊研製、配備類型各異、規模不等的方艙式野戰醫院。進入21世紀後,方艙醫院主要用於災害救援、非戰爭軍事行動;被視爲當今全球軍隊最佳「野戰醫院」模式之一,適用於戰時傷病員救治、平時野外練習及災害救援等野外環境下,進行傷病人員救治。

大陸解放軍的野戰方艙醫院整體技術,在國際堪稱名列前茅。2008年汶川地震首度派上用場,2010年玉樹抗震救災期間,也曾經替代玉樹州醫院行使醫療職能,及時救治大批傷病人員。尤其汶川救災時,四川省綿竹市陸續有13名嬰兒,在解放軍第255醫院的野戰方艙醫院中呱呱墜地,被各界暱稱爲「方艙寶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