僑委會高科技人才培訓基地啓動 產官學跨域合作培育僑生

根據僑委會新聞稿,僑委會22日舉辦「僑務委員會高科技人才培訓基地記者會」。近年臺灣經濟表現亮眼,出口連續25個月長紅,特別是半導體產業更達39個月成長;因此透過鏈結產、官、學間的合作,三方合力共同培育高科技人才,達成產學合一、學以致用的培訓計劃,培育與留用僑生人才爲企業所用。

目前臺灣企業與海外僑臺商都迫切需要人才,而僑生就是優秀的國際人才,不僅具有雙語能力,還有僑居地在地化優勢,可以協助臺灣企業佈局全球。僑委會委員長童振源說明,配合政府2021至2030年人才政策,僑委會目標招生超過8萬5千名大學僑生及「海外青年技術訓練班」學生,並留用大學僑生47,540人,以及海青班僑生1萬人。

爲了達成任務,僑委會提出22項策略、74項方法,其中一項「高科技人才培訓基地」;透過僑委會、海外僑臺商及各國駐臺代表處三方合作,共同商議在亞東科技大學、龍華科技大學、弘光科技大學、國立勤益科技大學、崑山科技大學以及國立屏東科技大學等六所國內優質科技大學,成立「一國一校一高科技人才培訓基地」,共同培育更多優秀的東南亞僑生人才。

童振源進一步說明,爲提供海外青年能來臺學習專業的技職課程,培育各國所需人才,僑委會開設兩類專班,包括「海外青年技術訓練班」及「產學攜手合作僑生專班」。

其中,海青班自1963年推動以來,已培育出各領域超過2萬餘名專業人才;但過去海青班學生因無學位,畢業後不能經由評點制申請留臺工作,因此僑委會於今年推動轉型爲「二年制副學士學位班」,針對國家產業發展所需領域,開設製造業、營造業、機構看護(長照)、農業及電子商務(含資料處理)等相關科系,並將海青班畢業生納入評點制適用對象,鼓勵僑生髮揮所長在臺工作。

此外,明年僑委會也將與國立勤益科技大學及明新科技大學試辦四年制「海外青年技術訓練班」;以產學合作方式吸引僑生來臺灣的科技大學學習四年技職課程,實習期間更提供工作津貼收入,減輕學生經濟負擔。

童振源表示,爲了擴大推動僑生來臺就學、輔導及留用就業等各方面政策,僑委會也推動成立「僑生人才大聯盟」,結合海內外資源及產官學界能量,實現「資訊共享」、「資源共享」與「交流合作」3大目標,建立交流合作平臺。另外,僑委會也將提供高額獎學金協助清寒學生來臺唸書。

童振源也再次感謝與專班合作的企業代表,包括臺積電、鴻海、宏碁、華泰、北巨、智聯、宏全、東佑達、全球傳動、棱研及1111人力銀行等,提供合作機會與大學共同培育與留用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