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大生態講座 導演樑皆得分享生態記錄心得

導演樑皆得在清大舉辦兩場講座,分享20年來記錄馬祖神話之鳥的過程,引發學生們熱烈迴響。(陳育賢攝)

導演樑皆得(右三)在清大舉辦兩場講座,分享20年來記錄馬祖神話之鳥的過程,引發學生們熱烈迴響。(陳育賢攝)

清華大學環文係爲喚起民衆對於地方生態環境的重視,22日特別邀請曾經執導「老鷹想飛」記錄片並獲得國內對於環境生態啓發的導演樑皆得舉辦兩場講座,樑皆得分享20年來,記錄馬祖神話之鳥的過程,引發學生們熱烈迴響。

清大教育學院院長林紀慧表示,樑皆得花了20年的時間,以近乎癡狂的精神來記錄地方生態,實在令人敬佩,我們可從中看到很多地方遭到破壞其實都是不經意的,很值得我們反思,如何與地方永續共存是必須深思的議題。

環境與文化資源學系主任鄭國泰則指出,臺灣在推展環境保護上,過去受到很多國際學者推崇,但如果想好好保護環境愛護土地,絕不能像藥品廣告一樣說,「阿嬤你怎麼沒有感覺」,一定要對環境有感覺才行。

此次透過清大教育學院環文系講座紀錄影片和導演的介紹,藉由傳說中的神話之鳥「黑嘴端鳳頭燕鷗」在20年前如何在意外中被發現的過程,再次引領國內外專家學者對生態的再度重視。

鄭國泰說,從導演樑皆得深入的記錄片中,可瞭解神話之鳥在資源缺乏的嚴峻情況以及不友善的環境,加上大量的海洋垃圾出現,牠們要如何生活與繁育實在令人擔憂。

之前大家也曾看過海龜鼻子卡着吸管,連燕鷗也難逃人類生活的傷害,當看到嘴上卡着小管跟吸管的燕鷗,一再的出現,更讓保育人士痛心,因爲人類製造的垃圾,讓這些生態無端受害。

這次透過環文系課程,讓大家也瞭解生態滅絕其實取決你我,眼下或許認爲和大家無關,但環境的破壞,氣候的變遷異常跟我們都息息相關,因爲今日鳥類,也很可能變成明日人類。

環境的議題,生態的議題,還有地方發展的議題結合專業人士經驗分享,都是環文系此次移地課程所設計的學習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