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熬夜玩手機 研究:易憂鬱、降低自尊

不少青少年喜歡熬夜滑手機,包括玩遊戲、使用社交媒體等,除了睡不飽.當心心理健康也出問題!一項首次針對夜間使用手機、與使用者心理健康相關性的國際研究指出,熬夜用手機會降低自尊和因應能力,甚至還會增加憂鬱情緒產生,提醒青少年,務必要正確且有限度的使用手機。

很多青少年睡前愛滑手機,有時一滑就好幾個小時停不下來,除了因睡眠不足、直接影響隔天的上課精神,更還會影響心理健康,出現「身心失衡」。董氏基金會今引用日前發表於《今日心理學期刊》的研究,由澳洲莫道大學(Murdoch University)研究者主持,追蹤1101名13~16歲的高中生,歷時4年,檢測他們夜間使用手機的變化、睡眠行爲的變化、以及健康狀況變化之間的關係

研究指出,隨着時間推移,夜間使用手機和不良的睡眠行爲「正相關」,且睡眠行爲的變化,還會進一步影響隨後增加的憂鬱情緒,並降低自尊和因應能力.更嚴重的「還伴隨着較低的學業表現」。

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主任葉雅馨說,麻薩諸塞州橋水大學在2014年就曾做過642名大一新鮮人做過研究,8成學生表示高中經常熬夜,且當父母以爲他們已經入睡後,平均每晚卻又花1~2小時玩手機,常熬夜者的學生當中,更高達42%表示自己受到憂鬱症所苦。

衛福部桃園療養院兒童青少年精神科醫師陳質採說,青少年連續使用手機的原因,主要爲玩遊戲和上社羣網站世衛WHO日前也已將電玩成癮正式列爲精神疾病;她提醒,現代人很難不用手機,家長應適當提醒孩子,維持正常作息的必要性,因大腦有一定的生理節奏,睡眠狀況一旦遭到改變,都會影響身心健康。

葉雅馨補充,手機現已是青少少年和朋友聯繫感情的重要工具,父母也不需阻止孩子使用,但要傳達正確的使用觀念,例如可在購買前訂好使用規範,包括每天使用上限、最晚用到幾點、做完功課才能玩等,自己也必須以身作則,否則孩子只會有樣學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