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聽我說愛情 跨時代的觀點交流

《請聽我說》演員身穿彩繪紙板衣,化身成人模樣,以刻意僵硬的肢體、流暢的口白,訴說對愛情的嘲諷,形式特別,自成一格。圖爲40歲版本演員Fa(左)和徐華謙(右)。(莎士比亞妹妹們的劇團提供)

《請聽我說》演員身穿彩繪紙板衣,化身成人偶模樣,以刻意僵硬的肢體、流暢的口白,訴說對愛情的嘲諷,形式特別,自成一格。圖爲40歲版本演員(左起)Fa、梅若穎和徐華謙。(莎士比亞的妹妹們的劇團提供)

20歲、30歲和40歲的人,對於愛情的模樣和關係解讀,有哪些差異?莎士比亞的妹妹們的劇團巡演兩岸、15年來重演不斷的作品《請聽我說》,今年將一口氣推出3種版本,分別是20歲、30歲版本,而15年前的首演原班人馬,則被歸在40歲版本,也將在這次演出之後封箱

導演王嘉明表示,《請聽我說》最初是2002年在皇冠藝術節中的短篇製作,當時他和劇場導演魏瑛娟戴君芳3人,分別就「語言」、「權利」和「星座」爲切入點探討愛情,「在這15年來能有各種版本,還能不斷演出,是始料未及的事情。」

《請聽我說》大玩語言特色,從對白的押韻、精煉即可看得出來,演員身穿彩繪紙板衣,化身成人偶模樣,以刻意僵硬的肢體、流暢的口白,訴說對愛情的嘲諷,形式特別,自成一格。

這回推出3種版本,是來自首版演員Fa的建議,他表示這戲最初也是和資深演員徐華謙、梅若穎一起發展出來的成果,「這齣戲陪我們走過許多人生不同階段,希望能在年老之前再演最後一次,然後找新世代加入,看看會有什麼不一樣的火花。」

王嘉明表示,在同樣的架構之下,「40歲的人討論愛情,有一種沉重感;30歲的人則是非常活潑,他們還加入了舞龍舞獅段落,20歲則是有一種清新感,還有可愛的哭腔。」

20歲版本的演員之一陳以恩則表示,由於首演版本所處年代的流行文化和現在大不相同,因此臺詞也順應時事作改變,「像劇中情侶不滿對方『盯着電視看』,則是被我們轉變成『盯着手機看』,符合現況。」

一轉眼15年過去,王嘉明也從單身走入婚姻,他表示:「說不定可以再新增一個有小孩的版本,因爲有了小孩對關係來說,又會有截然不同的面貌。」

《請聽我說》30歲版本場次爲10月6日至8日,40歲版爲10月13日至15日,20歲版爲10月20日至22日,將於臺北水源劇場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