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職季專題】咖啡大師也落漆 菜英文在國際賽事受挫

生活中心/臺北報導

編按:吳寶春麪包贏得世界冠軍陳嵐舒法式料理成爲亞洲最佳女主廚,這些靠實力闖出自己名號大師,近年來鼓舞着愈來愈多年輕人投入餐飲相關工作;但想在競爭激烈的餐飲業中闖出自己的名號,當個人人稱羨的「師」字輩,擺脫低薪魔咒,除了專業知識苦學實練,還需要備有什麼樣的能力呢?來看看這些餐飲職人的奮鬥故事

首度受邀到海外擔任評審及表演選手的林東源感覺到挫敗,因爲英文不夠好,很難跟來自世界各地的咖啡交流。(圖/林東源提供)

林東源,拿過兩屆臺灣咖啡大師冠軍,擁有一家咖啡店,更多次擔任國際咖啡大師、世界烘豆比賽等各大國際賽事評審。然而,他也曾因爲英文不好而在國際賽事上受挫,靠着頻繁出國演講、當評審,不得不開口講英文,讓他的英文一次比一次更流利,成爲走遍五大洲的國際咖啡師

你絕對想不到,這位咖啡大師大學學的是環境工程相關科系學生時代就對餐飲業(尤其是飲品)格外有興趣常和朋友咖啡館,退伍後到咖啡館打工,就此踏入咖啡的世界。

「因爲剛從外島回來,想先做點喜歡的事情,所以跑去咖啡館打工,誰知道就陷進去了。」林東源笑說,因緣際會下,他到一家咖啡館接替學弟的工作,但當時臺灣的咖啡相關資訊和知識都還很貧乏,爲了能夠學習更多咖啡專業知識,他積極地從國外網站、咖啡廠商等各種管道汲取資訊,遇到不懂的英文就找朋友幫忙翻譯,或用電子辭典一個個查,就算英文不好,也想學做咖啡。

就這樣,土法煉鋼的林東源,7年後終於從工作和自修當中磨練成果,不僅開了一家自己專屬的咖啡館GABEE.,同年底也獲得臺灣第一屆咖啡大師冠軍,因國際咖啡大師比賽參賽國需先舉辦3屆本地賽,才能進而參與國際賽,於是,他又參加了臺灣第三屆咖啡大師比賽,並且再度取得冠軍,順利得到海外參賽權,自此踏上國際比賽選手、評審、教練的漫漫長路

英語力不佳 國際競賽最大阻礙

然而,即使技術再好,林東源卻因爲英語文能力不好,影響了他的國際比賽表現。「國際咖啡大師比賽是以全英文進行,解釋作品概念等內容都是事前準備好硬背的,所以參賽時還得邊回想英文要怎麼表達,難以專注在過程上,表現就會打折。」

林東源首度受邀到海外擔任評審及表演選手時,帶給他最深刻的印象也不是雀躍,而是挫敗,「因爲我的英文不好,當時根本很難跟來自世界各地的咖啡師交流。」

雖然回國後,他努力自修加強英語能力,然而繁忙的工作讓林東源很難有時間唸書,「讓我英文進步最快也最多的,反而是一次次出國的經驗。」憑藉着對於咖啡的鑽研和比賽經驗,林東源這些年來踏遍各國,「去年甚至還跑到瓜地馬拉墨西哥護照已經蓋滿整本。」他笑說,常常到國外演講、當評審,每年至少有一半的時間在國外度過。

「一開始當然不敢開口講英語啊,可是你到那個環境,不得不開口,久了就會了。」他發現自己開始頻繁出國後,英文一次比一次更流利,如今已經能夠流暢溝通,甚至還會分辨各地口音呢!

原本因爲對於咖啡的熱愛而努力成爲咖啡師,再往上爬一點,當咖啡師登上國際舞臺,成爲各國邀約演講、擔當比賽評審的對象時,視野還能更遼闊,不僅看到不同的國度,更能發現不同的自己。林東源的故事,就是這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