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首批養老專業本科生入行

2020年,因看好老齡化下人才需求的增長,莫德玉報考了上海工程技術大學管理學院的養老服務管理專業。那時,他以爲讀這個專業只能成爲一名護理員,但並非如此。

在衆多大專院校已經設立養老專業的大背景下,爲進一步推動養老產業的發展,2019年10月,教育部等七部門聯合發文,鼓勵引導普通本科高校設置家政學、老年醫學等養老相關專業。2020年9月,上海工程技術大學和山東女子學院成爲全國首批設立養老服務管理專業並招生的本科院校。此後三年,陸續有二十幾所本科院校加入這一行列。今年莫德玉和其他32名同學將成爲全國首批養老專業本科畢業生。

4年的學習和實習中,莫德玉逐漸認識到養老服務管理專業並非簡單地培養護理員,而是側重於培養管理型人才。在今年春招季,他的同學更多地將簡歷投向了街道辦事處、養老行業協會和大型養老機構的管理崗位。

上海工程技術大學管理學院副院長羅娟說,養老服務管理專業在設立之初就明確了定位,即在公共管理門類下,兼顧工商管理學科屬性,該專業的目標是培養未來的養老機構職業經理人、社區養老規劃師和個人養老諮詢顧問。

此前,缺少兼具管理與護理知識的人才幾乎是每家養老機構在擴張過程中都會面臨的難題。泰康之家上海分公司總經理徐曉歡表示,十幾年前泰康剛投身養老行業時,主要從酒店、物業、醫療等領域引進管理人才,再通過內部的理論與實踐培訓,將他們培養成養老社區的管理人員。

3月19日,在上海工程技術大學組織的一次專場招聘會上,30多家養老機構爲33名養老服務管理專業畢業生提供了120多個崗位。徐曉歡也參與了這場招聘會,她對其他養老機構負責人說:“學校每給一家單位‘發’一個養老專業畢業生,就會有一個單位招不到人。”

然而,作爲全國首批養老服務管理專業的本科生,“莫德玉們”的故事纔剛剛開始。如何挖掘並利用所學專業知識,實現個人潛能的最大化;如何培養併發揮養老專業本科生的優勢,尚待學生、學校、機構的不斷探索和完善。

市場需求火熱

在籌備3月19日的專場招聘會時,羅娟的心情既期待又夾雜着不安。一方面,她擔心養老機構並不瞭解養老服務管理專業;另一方面,她又堅定地認爲市場對養老專業本科人才有着巨大的需求。最終參與這場專場招聘會的企業數量,遠遠超出了她的預期。

過去,很多傳統養老機構的服務團隊構成相對單一,幾位管理人員和護理員就足以支撐機構的日常運作。護理員年齡以40至50歲爲主,文化水平普遍偏低。但自2013年養老服務業元年開啓以來,養老機構的規模迅速擴大,對專業化人才的需求快速增加。

徐曉歡表示,當下,養老機構服務的老年羣體範圍越來越廣。老人對活力養老、文化養老、健康養老的服務需求不盡相同,這也催生了社工、運動指導師、文娛活動師等崗位,這些崗位在傳統養老機構中並不常見。爲提升機構的服務品質,養老機構的中高層管理人員的綜合能力以及人才建設也變得越來越重要。在這樣的背景下,市場對具備專業素養的養老本科型人才的需求十分旺盛。

在今年的校園招聘中,泰康之家的招聘團隊明確嚮應屆生介紹了晉升渠道,並告知養老機構將採取導師制度,以幫助他們完成從普通員工到主管,再到經理的成長路徑。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中國老齡化程度正不斷加深。2023年末,60歲及以上人口占全國人口的21.1%。自2000年至2021年,中國已從老齡化社會步入深度老齡化社會。

爲應對這一挑戰,多地政府已開始出臺政策鼓勵本科院校設立養老相關專業。例如,2023年11月,山東省民政廳等10部門聯合印發《關於加強養老服務人才隊伍建設的若干措施》,明確提出支持院校設立養老專業,符合條件的給予80萬元—100萬元獎補。同時,爲拓寬人才隊伍來源,對入職養老服務機構的院校畢業生,給予1萬元—2萬元的入職獎補。

羅娟對未來養老服務管理專業本科生的就業前景持樂觀態度。她說,隨着老齡化程度的不斷加深,家庭結構的日趨小型化以及家庭養老功能不斷弱化,未來養老市場必將需要大量的管理人員和護理員。但應屆生進入養老行業時,必須有愛心且不能急功近利,只有這樣才能夠理解老人的實際需求,並做好管理工作。

兼具服務與管理

從大一開始,莫德玉每年暑假都會在上海不同的養老機構實習,並且很多時候他都需要在養老機構的一線崗位上輪崗。這些實習經歷佔到了養老服務管理專業學分的25%。

在實際教學中,羅娟也會要求學生有一線崗位的輪崗經歷。她說,學生必須掌握護理方面的知識,否則管理工作便無從做起。“如果管理人員都不知道護理員的護理流程是否正確,怎麼可能管理好一家機構?”

在招收與養老專業相關的本科畢業生時,泰康之家也會要求應屆生到一線服務崗位輪崗鍛鍊。徐曉歡表示,泰康之家爲居民提供“1+N”多學科服務模式,管家或個案管理師要與包括護理、康復、社工、文娛營養、後勤保障等N個專業團隊通力合作。因此,想要成爲一名社區的管理人員,即使個人在自己的工作條線上逐步發展成管理人員,也需要橫向去了解其他崗位的工作內容和流程。“養老是一個既接地氣又對綜合能力要求高的行業,管理人員需要了解餐飲、醫療、文娛、心理干預等各個方面,因此無論學歷多高,應屆生都需要用一定的時間到一線崗位上輪崗。”

對養老服務管理專業的本科生而言,養老服務只是這門學科的基礎。此前,一些大專院校也開設了養老服務與管理專業,但僅一個“與”字之差,卻讓兩者在教學上各有側重。

在申報養老服務管理專業前,羅娟通過市場分析發現,專科院校的養老服務與管理專業更側重服務層面,主要培養的是面向養老機構的護理員;本科院校的主要目標是培養能夠勝任養老機構運營管理的人才。爲此,在長達四年的本科培養規劃中,學生需要深入瞭解養老機構的品牌化運營、長期發展規劃以及相關政策等方面的知識。

羅娟說,上海工程技術大學養老服務管理專業培養三類人才:一是養老機構職業經理人,即未來的養老院院長、養老集團總經理;二是社區養老規劃師,負責在街道辦事處或社區養老機構負責配置和優化養老資源,以滿足轄區內老年人的養老需求;三是個人養老諮詢顧問。

目前,泰康之家主要給應屆生提供雙通道的發展路徑:一是在專業化道路不斷髮展,比如從初級社工、中級社工,逐步發展到高級社工;二是在綜合經營思維和管理能力上不斷髮展,逐步成長爲部門負責人。

從專業設置的角度看,目前開設養老服務管理專業的二十幾所本科院校均將該專業歸屬於管理學門類。

由於本科院校的養老服務管理專業更加註重管理層面,徐曉歡也表達了自己的擔憂。她說,在以往招聘的本科實習生或應屆生中,有不少人抱有隻做管理,而不從事服務工作的想法。但實際上,即使員工做到一家養老機構的總經理,其工作依然帶有很強的服務性質。“因此,無論是學校教育,還是學生的自我認知,都需要明確一點:即使專業側重管理,學生想要成爲管理型人才,養老服務依然是最重要的基礎。”

待完善的環節

2020年9月,林曼青進入山東女子學院的養老服務管理專業學習,那時她對養老機構的認知還侷限於傳統意義上的敬老院模式。

大一的一門調查實踐課徹底顛覆了她的看法。在多家養老機構進行參與式學習後,林曼青發現養老機構的設施環境、服務理念、服務活動項目,已經遠遠超出她的預期。那時她的感受是,養老行業比想象中更有前景、更有發展。

儘管如此,在今年的春招季,林曼青和同學依然在猶豫是否進入養老機構工作。她說,目前養老機構雖然提供了不少崗位,但仍有相當一部分同學更傾向於進入養老領域的體制內工作或者考研深造。養老機構的工作前景更廣闊,但挑戰性也會很大。

羅娟在今年春招中也觀察到類似的現象。她發現,儘管學生們對養老行業有了更深刻認識,但仍有部分應屆生在觀望是否接受養老機構的工作。總體上,將近80%的應屆生會進入養老行業。

徐曉歡說,養老人才供需矛盾背後的根源問題在於社會對於養老服務行業的職業認同感不高。很多人會將養老服務簡單等同於低端服務業,這種誤解導致了本科生在就業時產生心理落差。因此,隨着養老專業人才供給的逐漸增多,全社會需要加強對養老行業專業化和體系化的認知,同時本科畢業生也需要沉下心來,爲未來的職業發展打好基礎。

羅娟認爲,養老服務管理專業未來需要進行標準化的體系建設。作爲全國首批開設養老服務管理專業的本科院校之一,上海工程技術大學最初甚至沒有可參考的教材。爲此,學校正在編寫全國本科院校養老服務管理專業的系列教材。

羅娟說,目前已有二十餘所本科院校開設了養老服務管理專業,但人才培養方案尚未形成國家統一標準,這需要本科院校加強合作,共建標準。

據經濟觀察報統計,目前開設養老服務管理專業的本科院校主要以二本院校爲主,尚未有985、211高校涉足此領域。

對此,羅娟表示,上海工程技術大學從2010年就在做養老服務研究,這爲開設養老服務管理專業奠定了基礎。未來,如果高校也跟進開設此專業,一方面需要加強社會對養老行業的認知和教育,讓養老服務管理專業成爲一個熱門的報考專業;另一方面也需要高校提前進行佈局和規劃,爲將來專業的開設打好基礎。

(經濟觀察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