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外匯存底美元佔比26年來最低 人民幣增

人民幣計價外匯存底貨幣數額過去一年逐季上升。(圖/shutterstock)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公佈最新官方外匯存底貨幣構成(COFER)資料,去年第三季全球美元計價外匯存底7081.39億美元,市場佔比59.15%,創26年來新低。

這份資料還顯示,人民幣計價外匯存底貨幣數額過去一年逐季上升,由2020年第三季價值247.44億美元攀升至2021年第三季318.99億美元,市場佔比增加0.5個百分點,爲2.66%,次於美元、歐元、日元、英鎊。同期美元市場佔比則是減少1.3個百分點。

中國財經傳媒「第一財經」分析,其他貨幣、黃金等資產對美元構成競爭壓力,美元在全球經濟作用力削弱中。

文章稱,主要貨幣對美元匯率過去20多年整體穩定,IMF也提出美元在全球外匯存底貨幣構成佔比下降的事實,各國央行在逐步減持美元資產,隨着新興市場、發展中經濟體央行尋求儲備貨幣組成多元化,美元在全球儲備貨幣佔比將持續下降。

文章表示,俄羅斯採去美元化策略,其從2018年開始減持美債計劃,從最多持有960億美元降到2021年10月37.2億美元。俄羅斯在貿易結算上也在嘗試脫離美元,俄羅斯與土耳其達成本幣雙邊能源貿易協定,俄羅斯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此前已向西歐出售以盧布計價的天然氣。

文章也提到,人民幣在外匯儲備貨幣構成上吸引力逐漸提升。歐元是21世紀以來美元最大競爭對手,在歐債危機後,始終於全球儲備貨幣佔比維持在20%左右。第三大儲備貨幣是日元,其市場佔比從2015年飆升,並在2020年第四季佔比達6.0%。英國脫歐後並未對英鎊的市場需求產生重大影響,2021年第3季市場佔比爲4.78%,位居IMF儲備貨幣第四。

2016年10月,IMF將人民幣納入支持特別提款權(SDR)貨幣。2017年3月底,IMF首次公佈納入人民幣計價貨幣儲備數據。2021年第三季人民幣儲備市場佔比達2.66%;過去4年人民幣在全球外匯存底貨幣累計佔比上升1.54個百分點,拉大與澳元、瑞郎和加元的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