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網吹捧的“賢妻萬兩金”挑戰,背後隱藏細思恐極的“新型洗腦”

01

最近,有這樣一類視頻,在各大社交平臺上火了,動輒就是幾百萬、上千萬的點贊。

開頭一般是一個男人用鑰匙打開家門鎖,映入眼簾的就是老婆孩子熱炕頭的溫馨場景。

從擁擠的小房間,一步步變成了大一點的出租屋,再到裝修豪華的大平層。

亦或是這樣的:

一個男人開着破舊的麪包車,副駕上坐着不修邊幅、正在啃玉米的老婆,後備箱是進貨的肉。

轉場一切換,麪包車變成了大G,豪車副駕上的老婆,妝容精緻地抱着孩子。

視頻文案清一色都是這樣的:“賢妻扶我青雲志,我還賢妻萬兩金。”

或者:“如何成爲將軍的女人?就是在他當小兵的時候嫁給他。”

越來越多人跟風模仿拍攝:

有老婆坐在副駕駛上吃泡麪的,吃炒麪的,吃紅薯的,還有老婆坐在電瓶車後座的......

然後音樂一換,破車全部都變成了豪車,老婆手裡都抱着孩子。

難度更大一點,就拍換鎖版本:

從農村破舊的宅子,到給老婆孩子一個寬敞豪華的新家。

這類視頻被網友稱爲“世界上最難的轉場”,從點贊量也能看出全網對視頻裡所傳遞出的價值觀的吹捧。

誰都愛看窮小子逆襲的故事,更可貴的是,房子車子變了,當初陪在身邊的糟糠之妻卻沒變。

多感人、多深情啊,“愛老婆的人真的會發大財”。

然而,這類“賢妻扶我青雲志、我還賢妻萬兩金”的視頻,所傳遞出的價值觀,真的沒問題嗎?

02

首先,這種白手起家、逆襲成功的案例,好多都是夫妻雙方一起打拼的,怎麼就成了“賢妻扶丈夫青雲志”了呢?

賺到的萬兩金,本來就該有女方的一半,怎麼就變成了如同恩賜一般的“還賢妻萬兩金”?

就像發這類視頻的一對情侶博主,兩人早年就開始一起賣衣服。

女方寫單號、男方拉貨,兩人配合着創業,從小房間做到了大倉庫。

明明是共同努力的結果,怎麼賺到錢之後,兩人一起買的房,就變成了“給老婆買的房”了呢?

換種敘事方式也許你就更能理解了,如果是合夥人,你們一起開公司,你會跟合夥人說:“還你萬兩金”嗎?

不會呀,合夥人就是分潤制呀,我創造多少,我就應該得到多少。

怎麼在這類視頻的語境裡,就變成了附屬關係、主角和配角了呢?

本就是一起打拼得來的夫妻共同財產,怎麼就變成男方寵溺地“給”了老婆豪宅豪車呢?

退一萬步講,就算不是共同打拼的事業,女方作爲妻子、寶媽,在家庭生活中傾注的精力、勞動,就完全不算付出了是嗎?

怎麼就自動淪爲了男性爽文劇本里,坐着順風車一步登天、被施捨恩惠、面目模糊的配角了呢?

其次,這種視頻隱隱約約傳遞出一種隱晦的洗腦包:

“莫欺少年窮,女孩可以將自己後半生的幸福押在另一半身上,賭對了就可以不用自己奮鬥,安心享福了。”

但現實卻有可能是:

“賢妻扶我青雲志,得意先斬意中人,有朝一日權在手,踩妻墳頭迎新人。”

“成功了的萬兩金不見得你有份,失敗了欠的債一定少不了你。”

女生一定要警惕這種,包裹着如空中樓閣般美好幻象的下滑陷阱。

就像波伏娃在《第二性》中那句振聾發聵的名句:

“女人的不幸在於,被幾乎不可抗拒的誘惑包圍着:她不被要求奮發向上,只被鼓勵滑下去到達極樂。

當她發覺自己被海市蜃樓愚弄時,已經爲時太晚,她的力量在失敗的冒險中已被耗盡。”

03

你會感到疑惑:明明都2024年了,怎麼“嬌妻文學”、“賢妻文學”還是大行其道?

爲什麼還有那麼多女性,甘願做男性敘事下、讓渡了自我主體性的“第二性”?

就像有位丈夫,拍下了自己老婆一手抱着孩子、一手彈鋼琴的場景。

配的文案是這樣的:“今天去看房,房間裡有個舊鋼琴,對象的技術還沒忘,哈哈哈,好啊,以後孩子的鋼琴有人教了。”

他的第一反應,不是老婆很厲害彈得很好,也不是把孩子抱過來一會讓老婆騰出手彈,而是以後小孩有免費的鋼琴老師。

家裡有女兒的父母看到這種視頻心都碎了吧,自己當寶貝培養的女兒:

現在卻只是“賢妻良母”,而不是在自己人生舞臺上彈着鋼琴閃閃發光的主角。

又像前段時間網傳“一個月生活費300萬”的聶遠老婆,秦子越。

在真人秀節目裡,聶遠在家裡真就跟“皇帝”一樣,基本什麼活都不幹。

秦子越和她爸媽包攬了所有家務,還得全心全意地服侍他:

小心翼翼地叫他起牀,幫他選衣服、倒水,和自己的爸媽一起做了一大桌子菜等他吃飯。

從早上等到下午兩點,菜來回熱了好幾遍,聶遠終於起牀,一家人才吃得上飯。

而且從穿衣到情緒,秦子越大事小事都對聶遠言聽計從,絲毫不敢說個“不”字。

因爲在節目中真實呈現出的“大男子主義”,聶遠之前被罵慘了。

但不知道從哪裡傳出“聶遠一個月給老婆300萬生活費”的無從考證真假的消息,全網風評一下子轉變了。

聶遠成了很多人的理想型,“大男子主義”在金錢的誘惑下成了褒義詞,評論區裡甚至有人上趕着要服侍他穿襪子。

吹捧聶遠,和吹捧“賢妻文學”沒有任何區別,本質核心都是女性的依附。

沒有人記得,秦子越在選擇放棄自己的事業、把老公當成“天”之前,也是一名優秀的演員。

她是市裡第一個考上中戲的人,高中母校至今掛着她的照片,無數學弟學妹以她爲傲。

人們只會記得作爲“高薪傭人”的她,覺得她撿了一個大便宜。

自動忽略丈夫在臺前接受成功喝彩的背後,也有她操持好家庭的默默成全。

04

也許有人會說,“賢妻萬兩金”不就是一個熱梗而已,何必這麼上綱上線、過分敏感?

但我們真的要警惕,當一個熱梗像病毒一樣擴散開來時,多少人在潛移默化中被改變了意志,最終達到了“思想侵略”的目的。

我們更需要銘記,在歷史長河中,有多少先人的努力,才讓我們迎來了女性意識的覺醒。

幾百年前,曹雪芹在《紅樓夢》裡,替探春振臂高呼:

“我但凡是個男人可以出得去,我早走了,立一番事業,那時自有我一番道理。”

1879年,話劇《玩偶之家》首演,給歐洲社會帶來如同暴風雨般猛烈的震撼。

易卜生在劇中寫了這樣一段對白:“你首先是一個母親是一個妻子。”

“我首先是一個人。一個和你一樣的,人。”

我只希望,一切想要把女性拖回陳舊秩序裡的“新型洗腦”,能少一點,再少一點。

也希望能有更多女性,拒絕只滿足於“賢妻良母”的過時人設,拒絕像菟絲花一樣將自己的價值依附在他人身上。

而是去爭取資源、去努力向上。廣闊天地,大有可爲。

“無人扶我青雲志,我自踏雪至山巔。”

共勉。

作者:小椰子,個人成長領域作家,全網粉絲量破200萬。關注我,用獨特視角解讀社會事件,陪你一起每天認知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