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蛋怎麼補充蛋白質? 營養師列10大食物:這2類更健康

豆類爲優良的植物蛋白,低脂低熱量,豆乾、傳統豆腐更是含有豐富鈣質。(示意圖/Shutterstock)

近日又出現缺蛋潮,民衆紛紛哀號「買不到蛋」。吃不到蛋該如何補充蛋白質?營養師程涵宇就列出10項食物,並提醒「吃對蛋白質順序更健康」,先從豆類開始,接着海鮮,再來纔是雞蛋、肉類。

程涵宇在臉書發文指出,基本款荷包蛋、茶葉蛋、水煮蛋,炒蛋、蒸蛋等,各式各樣的蛋料理,滿足味蕾也補充了身體所需的蛋白質營養,不過這陣子可說是一蛋難求!

吃不到蛋該如何補充蛋白質?程涵宇說,吃豆類、魚/海鮮類、肉類都可以,並表示,一顆雞蛋有7克蛋白質,相當於1杯190ml的豆漿、3湯匙毛豆、半盒豆腐、1片多小方豆乾、3只白蝦、6個大文蛤、8個蚵仔、30克雞胸肉、35克豬/牛肉、半個手掌心大小的肉類。

吃對蛋白質順序更健康(製圖/陳友齡)

「吃不到蛋沒關係,吃對蛋白質順序低脂更健康!」程涵宇提醒,建議蛋白質攝取順序爲:豆類、魚/海鮮、蛋、肉。豆類爲優良的植物蛋白,低脂低熱量,豆乾、傳統豆腐更是含有豐富鈣質,毛豆也非常優秀,還能吃到膳食纖維幫助代謝。

而魚含有豐富的EPA及DHA,能夠照顧眼睛健康,也可以降低人體內的三酸甘油脂,預防心血管疾病,還有助眠的效果,非常適合長輩及3C族羣。

至於肉類,程涵宇說,動物性蛋白質胺基酸完整,可以補足人體所需的必需胺基酸,而且含有豐富的維生素B12,是身體造血和神經傳遞不可或缺的營養素,記得去皮並且選擇低脂的吃更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