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腸胃跟上當地時區!專家傳授「時差退散小妙招」

時差一直是長途旅行最大的挑戰。(圖/達志示意圖

旅遊中心綜合報導

做足功課老遠飛到歐美國家,準備來趟難忘的異國旅行,卻因爲「時差」問題,白天該走景點時昏昏欲睡;晚上精神很好但店都關門,一個好好假期就這麼毀了。據外媒報導,睡眠專家戴夫吉布森(Dave Gibson)提出「長途旅行:出發前、飛機上、抵達當地調整時差妙招」,不妨來聽聽專家意見

出發前出國前兩、三天,建議先把吃飯時間調整成旅行當地時間,像是英國臺灣時區晚7小時,那你可以把三餐時間順延7小時,原本9點吃早餐,改成下午4點吃;午餐改晚上7點吃,晚餐就直接省略。這樣的調整方式身體提前適應目的地作息,將時差問題降到最低。此外,建議長途旅行出發前48小時就開始打包行李,放慢旅程節奏,讓整段旅程輕鬆而愜意。

▲一上飛機就把手錶調成目的地時間,讓自己提早活在當地的時區。咖啡、茶、酒精都儘量不碰。(圖/達志/示意圖)

飛機上Dave Gibson建議,一上飛機就把手錶調成目的地時間,讓自己提早活在當地的時區。10多個小時的航程,儘量能睡就睡,含咖啡因的咖啡、茶儘量不碰,酒精類會導致脫水並影響深度睡眠,也不建議喝,在飛機上若沒要睡覺,多補充水分就對了。他並提出穿DVT彈性壓力襪,可改善腿部血液循環

到達當地好不容易抵達目的地了,飲食調整對身體來說是相當直接的適應方式,以最快速度調整用餐時間讓自己腸胃跟上時區,別忘了多吃優格等含益生菌食物,讓腸胃道重新恢復平衡。

▲若抵達的時間是白天,趁着有陽光時出外呼吸新鮮空氣,將有助於把生理時鐘調整到新的時區。(圖/達志/示意圖)

若抵達的時間是白天,趁着有陽光時出外呼吸新鮮空氣,將有助於把生理時鐘調整到新的時區;若是傍晚纔到,調整成昏暗的燈光、慢慢地吃飯,進行一些輕鬆活動。若該睡時還是睡不着,可以帶上耳塞眼罩,甚至把家裡枕頭或小毯子都帶來,塑造出家中睡眠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