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生命歷程更圓滿 「溫柔生產」陪伴媽媽與寶寶

將面臨生產的孕婦最擔心的問題,不外乎是要如何生產,以及生產過程是否要承受很大的痛楚及不舒服。(示意圖/ Shutterstock )

在門診幫孕婦產檢時,孕婦最擔心的問題之一不外乎是要如何生產,以及生產過程是否要承受很大的痛楚及不舒服。爲了確保孩子能夠平安出生,產婦往往把身體自主權交給醫護人員並遵照醫囑,但臺灣的現行醫療制度在追求效率及成本效益下,常常忽略了媽媽的心理狀態。事實上,超過70%的孕婦爲低風險狀態,懷孕生產本是自然生理狀態,而非生病需要醫療介入,可以自然本能的產下寶寶。歐美各國早就興起了生產自主化的浪潮,臺灣也有越來越多認真的媽媽做了很多功課,選擇自己想要的生產方式。

●什麼是溫柔生產?

「溫柔生產」或是「順勢生產」,源自於英文 Gentle Birth,強調以產婦及寶寶爲主體的一種生產方式,意思是在以母嬰安全爲最重要考量的前提下,尊重媽媽與寶寶之間的互動,以低醫療介入的方式陪伴媽媽與寶寶,保護寶寶初次生命經驗,也使生產成爲一個讓生命更圓滿的歷程。

●溫柔生產有哪些形式

一般人想到溫柔生產,腦中浮現的可能是居家生產或是水中生產,事實上溫柔生產並不侷限生產的特定方式、地點,也不是拒絕所有醫療科技。任何可以讓媽媽感到放心、舒適的環境及方式,愉快地迎接寶寶出生,都可以算是溫柔生產,重要的是產婦、家人及醫療人員之間良好溝通,尊重媽媽與孩子的自主性,提升媽媽的參與感,減少醫療過度介入,重視個人的需求及選擇。有這樣的過程,不管是經陰道生產、剖腹產;居家生產、在醫療院所生產,都算是溫柔生產,因此,想要在醫院生產的孕婦也可以找能接受溫柔生產理念的婦產科醫師及醫療院所生產。

●溫柔生產的核心理念

分娩自然啓動:當母親與孩子都準備好時,媽媽自然會有荷爾蒙的變化來啓動分娩,因此若非有高風險的醫療適應症,會避免非必要的催生。

待產過程自由移動:目前臺灣一般醫療常規在產婦待產過程中會持續進行胎兒監測,而綁着監測器的狀況下產婦必須以平躺爲主。溫柔生產讓產婦自由活動及不限制任何姿勢,能幫助產程順利進展並減少疼痛。

持續的待產支持:整個待產及生產過程讓伴侶、及產婦希望一起參與生產的親友(例如大寶),能夠陪同並持續給予產婦支持,一同迎接寶寶的到來。

無常規醫療介入措施:一般醫療院所通常會有一些醫療常規SOP,而溫柔生產強調儘可能低醫療介入及良好的溝通,若有必要施行醫療措施也會先與產婦溝通其意願是否執行。

產後母嬰不分離、不限制母乳哺餵機會:寶寶一出生就會被抱到媽媽身上進行肌膚接觸且不限制肌膚接觸的時間,可立即開始嘗試母乳哺餵,且可以給予雙方安全感並增進親子關係。

●溫柔生產優缺點大公開!

溫柔生產的優點

正面的生產經驗:溫柔生產會以媽媽和寶寶爲中心,並且人性化的生產過程,減少非必要的醫療介入及常規措施,創造良好的生產體驗。

產婦及親友有更多參與生產過程的機會:溫柔生產強調個人化的生產,孕婦在瞭解生產過程可能的狀況後做出決定,且過程中可以由希望的人陪同一起迎接孩子出生。

促進親子關係並有助於順利母乳哺餵:有別於一般生產後寶寶會先至嬰兒處理臺做擦乾清潔、量體重、塗眼藥膏等,溫柔生產時寶寶一出生可以立即抱至媽媽身上肌膚接觸,有利於母乳哺育並增進親子關係。

溫柔生產的缺點

並非所有人都可以採用這樣的方式,一般來說低風險的孕婦比較適合溫柔生產,媽媽或胎兒有高風險的問題時,仍然需要與醫師討論合適的生產時機及方式。

溫柔生產需要孕婦及陪伴者的事前計劃、學習相關知識、與產檢及接生人員討論並全程積極參與,以達到個人期望的生產經驗,若不夠積極主動可能成果不如預期。

所有生產過程還是有潛在風險,若生產過程不順利時仍可能須有其他醫療行爲介入。

溫柔生產前需要做哪些準備

溫柔生產需要孕婦事前做功課、伴侶的參與,一同做出適合自己的選擇,在溫柔之前,需要一點一滴的努力,這些都是溫柔生產過程的一部分:

1. 產檢時瞭解自身及胎兒狀況是否適合溫柔生產

2. 與伴侶一起討論評估利弊、風險,決定是否進行溫柔生產

3. 選擇想要溫柔生產的場所,並且找好可以配合的婦產科醫師或助產師

4. 擬定生產計劃書,預先設想生產的流程,提出期望進行的方式、評估可以接受的醫療介入,並且在產檢時與醫師或助產師討論

5. 預備瞭解產婦生產計劃的醫院後援,萬一發生緊急狀況時要轉送的地方

6. 接受產前課程,並且進行幫助生產的練習,例如會陰按摩、呼吸練習等

7. 組成陪產團隊並準備助產道具,例如助產球、按摩油及按摩工具等

如何擬定生產計劃書?

溫柔生產強調的是媽媽在生產過程中的參與度與自主權,擬定生產計劃書是溫柔生產中很重要的一環,用意是孕婦要能主動充分了解生產的過程及各種選擇、可能的風險,並且預先與醫療人員討論、評估施行的可行性,選擇出最適合自己的方式。重要的是產婦與醫療人員是平等的地位,互相溝通與尊重。

生產計劃書的內容可以參考以下面向:

• 我希望寶寶在哪裡出生?

• 我希望由誰接生?

• 我應該在什麼時候去生產地點

• 我希望生產的環境如何,有哪些人在場?

• 在生產的過程中,我需要先做哪些預備工作?

• 在生產的過程中,如何進行胎兒心跳監測?

• 待產時我是否希望能自由活動?

• 生產時我想採取的生產姿勢是?

• 生產時我對於使用減痛藥物的想法是?

• 生產時對於非必要的醫療處置,例如打點滴、灌腸、剃毛、會陰切開術、子宮底加壓(壓肚子)、真空吸引術等,我的想法是?

• 寶寶一出生,我對於延後斷臍、直接親子肌膚接觸及餵母乳的想法是?

相信自己與孩子,共創美好生產經驗

每個孩子來到這個世界上的方式都是獨一無二的,只要媽媽是在充分了解每個選擇後做出適合自己的決定,就是最好的決定。生產可能會有潛在風險,沒有完全照計劃走也不等於失敗,做好準備,保持彈性,每個準媽媽與孩子都值得擁有溫柔對待,寫下屬於自己的生產故事。

本文轉載自臺大醫院雲林分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