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體育支教激發更多“成長”(體壇觀瀾)

李 洋

2024年體育支教志願服務日前啓動,國家體育總局攜手各地體育行政部門和高校,選派約1000名體育專業優秀研究生、本科生,前往400多所基層中小學校開展體育支教,幫助學生在體育鍛煉中享受樂趣、增強體質、健全人格、錘鍊意志。

近年來,“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深入人心,體育在青少年成長中的多元價值得到廣泛認同。爲了補齊體育師資短板,各地進行了積極探索,從鼓勵優秀退役運動員進校園,到增設學校教練員崗位,再到與社會體育組織進行合作。在此背景下,聯合高校開展體育支教,助力解決中西部地區體育教師引進難、高質量社會體育組織少等問題,成爲頗具現實意義的嘗試。

將支教引入學校體育教學,可以幫助學生更好掌握一兩項運動技能,養成愛鍛鍊的習慣。支教老師還可以發揮所長,在營養衛生、人體保健等方面爲當地學生提供幫助。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新課標明確指出,中小學體育注重促進學生全面成長,勾勒出以體育人的新藍圖。當然,這也對支教老師提出了更高要求,不僅要提升專業能力,還要具備相應的體育教學和管理能力。

如何激發學生的參與興趣?切實做到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十分關鍵。例如,在貴州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足球項目擁有深厚的羣衆基礎;在甘肅臨夏回族自治州,處處可以看到人們打籃球的身影。在這些地區,應當選派具備高水平專業能力的支教老師,一手抓普及,一手抓提高,聚焦體育文化涵養、後備人才選拔等工作。還有不少支教老師提前瞭解當地師生需求,圍繞武術、“三大球”等項目設計課程、組織社團、開展競賽,讓更多體育項目在校園裡生根發芽。

開展體育支教,是一場高校與基層中小學的“雙向奔赴”,能激發更多“成長”。就支教老師而言,這是一次寶貴的社會實踐,能有效檢驗、提升專業能力;對基層學校的孩子來說,一堂堂生動的體育課有助於培養他們的運動熱情,幫助他們打開視野、放飛夢想。

不妨期待,當更多力量和資源匯聚到青少年體育中,更多孩子將健康快樂地成長,體育強國和健康中國建設之基也將不斷夯實。

《 人民日報 》( 2024年05月07日 15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