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浪來襲 陸更依賴燃煤發電

新華網報導,2023年入夏以來,中國用電負荷持續走高,近期最大負荷已突破9億千瓦。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預計,2023年正常氣候情況下,夏季中國最高用電負荷約13.7億千瓦,比2022年增加8千萬千瓦。但若出現長時段大範圍極端高溫天氣,中國最高用電負荷可能比2022年增加近1億千瓦。

另據紐約時報報導,此前中國排放的溫室氣體量已佔全球所有與能源相關排放量的近三分之一,高於美國、歐洲、日本的總和,而中國每年的燃煤量也高於世界其他國家的總和。但由於中國2021年下半年發生「拉閘限電」窘境,當時一些省份試圖囤積電力,不賣給他省,因此各地試圖在當地建設燃煤發電廠,掀起一波燃煤發電建設熱潮。

研究機構全球能源監測的數據顯示,截至今年1月,中國處於規劃、批准或建設等不同階段的燃煤發電廠超過300個,佔全球在建燃煤發電能力的三分之二。中國最近幾周能夠提高煤炭使用量,也是過去兩年境內大規模擴建煤礦、建設更多燃煤發電廠的結果。

報導指出,中國能源政策的矛盾在於:中國的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容量也處於世界領先地位。中國主導全球清潔能源供應鏈多數環節,例如太陽能電池元件、蓄電池、電動車。但出於能源安全與政治考量,中國也在加倍投資煤炭。

北京環保組織公衆環境研究所所長馬軍表示,建設這些超級過剩的燃煤發電項目將推高中國的整體能源成本。香港諮詢公司大嶼山集團的中國電力分析師餘德偉指出,由於私人開發商認爲這些設施在經濟上不可行,因此中國幾乎所有的新燃煤發電廠都是由國有企業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