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和人永遠不可能平等

文:蔡壘磊

當你還在說某些開課的老師在販賣給你一些無法實現的東西時,你有沒有想過,其實很多時候,我們的教育也在輸出一些無法實現的東西?我都難以想象我們從小到大接受了多少烏托邦式的教育,把孩子一個個都弄得看似很正能量,其實傻乎乎的,這又何嘗不是一種“販賣”呢?讓人們以爲“未來會有一個人人平等的世界”,從而望梅止渴。

周鴻禕跟二手車商的那段視頻相信大家都看過,二手車商溢價買了一個1000萬的車子,就能跟周鴻禕做朋友了嗎?顯然是不可能的,周鴻禕的一個眼神就能讓酒桌上亂說話的噤聲。這很正常,因爲人是爲未來的潛在收益付費的,馬化騰一分錢不出也可以做朋友,因爲人會爲了“萬一有用”而付費;而二手車商的1000萬付完,這人就沒用了,因爲他就是個賣二手車的。

世界的不平等,來自供需——我有什麼是你要的,你有什麼是我要的,是你離了我不行,還是我離了你不行?我是領導,你是下屬,你還想進步,你只能通過我進步,那你就不可能跟我平等——哪怕你是清華畢業的,我小學學歷,你也得乖乖聽我訓話。那如果你有更好的去處,而我找不到更有性價比的人了呢?那就算我表面的職務是領導,是老闆,也得聽你的。

昨天有人在“財商日記”提問,說怎樣練習說話,才能更有氣場?我說在場的裡面你地位最高,你就有氣場,不用練也有;你地位最低,你就沒氣場,練了也沒有——本質上就是在這個局裡,是不是大家都對你有所求,或者你潛在能提供的收益最大。不平等的本質,就是“有所求”,只要有選擇餘地的不平衡,就會有不平等,所以人類之間永遠不可能平等,所謂人人平等的那個未來,是驢前面的胡蘿蔔,用來忽悠底層民衆的。現在知道男人爲什麼這麼喜歡吹牛了吧?不僅帶上自己,還帶上“我的朋友”,潛臺詞是我能給你帶來什麼樣的潛在收益,以此來交換當下的社交高位。

平等,是一種剛好處於價值平衡與供需平衡狀態下的偶然,不平等,纔是常態。勞動法說不能強制加班就不用加班了?沒用的,只要供和需一不平衡,就總有一頭會想盡辦法去討好另一頭的——你想讓老闆沒有話語權也行,你有本事做銷冠,那你想請假就請假,想不來就不來,老闆只會體恤你工作辛苦,所以這玩意兒是勞動法能實現得了的嗎?是供需。銷渣也是銷售,也是基層員工,但他永遠不可能跟銷冠平等,老闆不如意就會把他叫過來罵一頓,就罵他,怎麼了,敢還嘴嗎?所以什麼時候有平等?什麼時候都不會有,它跟職位高低都不一定有多大的關係。

我老看見某書,某乎上有人說什麼男的就該怎樣,女的就該怎樣,這就很幼稚——男的跟男的之間,女的跟女的之間差了十萬八千里,鳳姐也是女的,劉亦菲也是女的,犀利哥也是男的,王一博也是男的,你會統一要求他們嗎?劉強東跟奶茶結了婚,劉強東還是劉強東,奶茶還是奶茶,奶茶要有更高的地位,就得自己實打實地去幹,她可以利用劉強東的資源,但都得自己幹出來,而不是跟劉強東結婚了,她是劉太太,就跟劉強東平等了——這可能嗎?結婚證從來就無法拉平地位,雙方依然面臨着“誰更有得選”和“誰更離不開誰”的局面,結婚證上寫的那些,都是廢話,因爲人的對外屬性決定了是不是更有得選。比如你是董事長,你是有錢人,你是別人公認的帥哥美女,這就是對外的屬性,也就是你對其他人價值的相對高低,直接決定了你在家裡的地位。這個對外屬性,是永遠高於內部屬性和內部身份的——你在家跟另一個人是夫妻關係還是爸爸兒子關係,一點關係沒有,你的對外屬性對其他人有更強的吸引力,也就是你的“合作選項”更多,那你對內是什麼身份根本不用看,你是爸爸就是爸爸牛逼,你是兒子就是兒子牛逼。

有人可能會說,這個不平等是暫時的不完美,但我們就不能追求完美嗎?可以,可是它不是暫時,是永久,它不以你的意志爲轉移啊,它是世界自帶的屬性。很簡單的一個假設,就算人人看起來對物質都無所求了,假如這個世上只有一個人掌握了可以幫其他人永生的技術,人們會不去舔嗎?別說老百姓了,提出人人平等的國家元首自己都會去舔。

供需,一切都是供需,是人就有需,有需就有供需曲線,有供需曲線就一定有不平等,它不會以人們願不願意爲轉移。我們當然可以去改變能改變的東西,但一定要接受必須接受的規律,因爲只有接受了,纔不會浪費時間相信那些奇怪的美夢,不會在原地等着人搭救,而是靠自己的努力早日站到稀缺的這一邊。

(完)

我是蔡壘磊,感謝你的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