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銀行上海總部:預計2024全年信貸仍將保持合理增長,且增速有望高於2023年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周炎炎 上海報道

1月31日,人民銀行上海總部召開2024年第一季度新聞發佈會,介紹2023年上海金融運行情況。

2023年全年,上海信貸規模平穩增長,融資成本穩中有降,對重大戰略、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的支持力度持續加強。

數據顯示,12月末,上海全市本外幣貸款餘額11.2萬億元,同比增長7.3%,增速較三季度末提高0.8個百分點,與上年末基本持平。其中,人民幣貸款餘額同比增長8.6%,較上海GDP增速高出3.6個百分點,基本與上海經濟增速和價格預期目標相匹配。分部門看,非金融企業貸款和住戶貸款餘額同比分別增長9.3%和2.3%。

1月22日,爲促進跨境貿易投資便利化,國家外匯管理局上海市分局發佈了《關於開展跨境貿易投資高水平開放試點的通知》,這份文件有哪些突破?在回答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提問時,人民銀行上海總部外匯管理部副主任葛慶表示,政策亮點主要是“兩個擴圍、一個升級”。

貸款利率來到全年低位

根據央行上海總部數據,12月份,上海市新發放企業貸款加權平均利率爲3.34%,比上年同期下降25個基點,維持歷史低位,也是全國最低地區之一。其中,小微貸款加權平均利率爲3.62%,比上年同期下降37個基點。

從再貸款再貼現工具看,2023年,人民銀行上海總部累計發放支農支小再貸款再貼現資金2121億元,同比增長38.2%;累計提供普惠小微貸款支持工具激勵資金近8.2億元,帶動上海地方法人銀行新增普惠小微貸款454億元。受此帶動,12月末,普惠小微貸款餘額同比增長22.9%。

從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看,創新推出的兩項工具精準支持小微、民營類科創企業。其中,“滬科專貸”累計發放專項再貸款112.7億元,惠及科創企業1800餘家,支持百餘戶科創企業首次獲得貸款;“滬科專貼”累計發放專項再貼現217.8億元,惠及科創企業3000餘家。受此帶動,12月末,專精特新中小企業貸款、高新技術企業貸款、科技型中小企業貸款餘額同比分別增長20.8%、20.5%、37.1%。

值得注意的是,房地產領域,上海市金融支持保障房建設力度持續加大,存量首套房貸利率下調基本完成。

人民銀行上海總部持續推動落實金融支持房地產十六條政策,加大對城市更新、保障房建設、城中村改造等融資支持力度。12月末,全市人民幣房地產貸款餘額2.69萬億元,同比增長0.9%。從增量看,全年房地產開發貸款增加657億元,同比多增260億元,其中保障房開發貸款增加235億元,同比多增146億元。

存量首套房貸利率下調基本完成。截至12月31日,上海地區已認定的需要調整利率的存量首套住房貸款餘額爲2693億元、27.19萬筆;已調整的存量首套住房貸款餘額爲2692億元、27.18萬筆,佔比均爲99.96%,目前利率下調幅度約爲54BP,合計爲享受到利率下調的借款人每年節約14.5億元利息。

從存款端看,12月末,全市本外幣存款餘額20.4萬億元,同比增長6.3%,增速較上月末提高0.5個百分點,連續4個月回升。其中,人民幣存款餘額同比增長7.1%,增速較三季度末提高1.0個百分點。分部門看,一是住戶存款延續較快增長。12月末,人民幣住戶存款餘額同比增長14.6%,全年保持兩位數增長。二是企業存款年末迴流明顯。12月末,人民幣非金融企業存款餘額同比增長4.1%。受年末資金歸集影響,11月和12月非金融企業存款分別增加1936億元和1921億元,兩月增量合計爲全年增量的119%。

人民銀行上海總部調查統計研究部主任呂進中在解讀信貸數據時表示,上海信貸增速、節奏與經濟增長更加適配。12月末,全市本外幣貸款餘額11.2萬億元,同比增長7.3%,增速較三季度末提高0.8個百分點。信貸增速比前幾年略有放緩,但投放節奏更趨平穩。其中,一至四季度,各項貸款分別增加3979億元、921億元、1140億元和1518億元,下半年以來信貸增量企穩回升,四季度增量比三季度多378億元,比二季度多597億元,對增信心、穩預期發揮了積極作用。

他表示,預計2024全年信貸仍將保持合理增長,且增速有望高於2023年。

“兩個擴圍、一個升級”

至於國家外匯管理局上海市分局新近發佈的《關於開展跨境貿易投資高水平開放試點的通知》,在回答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提問時,人民銀行上海總部外匯管理部副主任葛慶表示,政策亮點主要是“兩個擴圍、一個升級”。

一是試點地域擴圍,惠及更多市場主體。新政策積極迴應市場主體需求,在吸收借鑑臨港新片區高水平開放試點政策落地經驗的基礎上,將前期在上海市部分區域開展的試點政策範圍擴大至上海市全轄。比如貨物貿易超期限等特殊退匯免予登記、外商投資企業開展境內再投資免予登記、符合條件的非金融企業赴境外上市可直接在銀行辦理相關登記等試點政策,範圍由臨港新片區擴圍至上海市全轄;融資租賃母子公司共享外債額度,政策範圍由上海自貿區擴圍至上海市全轄;符合條件的非金融企業借用外債可直接在銀行辦理相關登記,政策範圍由浦東新區擴圍至上海市全轄。

二是試點銀行擴圍,拓寬政策受益面。本次試點降低了銀行准入門檻,對經辦銀行的要求是近三年外匯業務合規與審慎經營考覈評估原則上均在B(含)以上且至少兩年爲B+(含)以上,也即“三年兩個B+、一個B”,這相較以往優質企業便利化政策(即便利化4.0)要求經辦銀行近三年外匯考覈評估均在B+(含)以上,也即“三年三個B+”有所放寬,進一步拓寬政策受益面,有利於帶動轄內更多誠信主體享受經常項目便利化政策。

三是便利化內容升級,增強貿易創新活力。試點鼓勵銀行創新金融服務,自主辦理優質企業真實合規的新型國際貿易外匯收支業務。支持優質企業在風險可控的情況下,開展經常項目外匯收支軋差結算,助力企業降本增效,提升市場主體競爭力。進一步優化服務貿易項下代墊或分攤業務管理,既簡化了流程,大幅提升企業業務辦理效率,同時也擴大了業務範圍,滿足企業多樣化的需求。

另外,記者還從人民銀行上海總部瞭解到,當天下午,人民銀行上海總部召開2024年貨幣信貸工作會議,會議重點部署了六項工作。

一是保持貨幣信貸總量合理增長。各金融機構要根據上海實際,按照市場化、法治化原則滿足實體經濟有效融資需求,增強信貸總量增長的穩定性和可持續性。

二是實現信貸均衡投放。把握好貸款投放節奏,平滑信貸投放月度波動,努力營造良好的貨幣金融環境。

三是優化信貸供給結構。聚焦“五篇大文章”,持續加大對重大戰略、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的支持力度。

四是盤活被低效佔用的資源,切實提高資金使用效率。充分發揮閒置、低效存量資金的作用,提升存量貸款使用效率,優化新增貸款投向,將更多金融資源用於支持科技創新、綠色轉型和高端製造業,加快培育新動能新優勢。

五是做好房地產金融工作。落實好差別化住房信貸政策,滿足各類房地產企業合理融資需求。落實好“金融16條”及金融支持保障性住房建設、“平急兩用”公共基礎設施建設、城中村改造等各項政策。

六是繼續釋放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改革成效。增強LPR對實際貸款利率的指導性,推動實體經濟融資成本穩中有降。發揮好存款利率市場化調整機制的重要作用,穩定銀行負債成本和淨息差,增強金融支持實體經濟能力和可持續性,提振消費和投資意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