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最終利率能達到多少?高盛:5年以後纔有希望到2%

自日本央行3月宣佈退出負利率政策後,市場對其最終的利率水平能達到多少愈發好奇。

5月9日,高盛日本經濟分析師Tomohiro Ota等發佈研報探討了日本央行終端利率(terminal rate)的路徑走向可能是怎樣的。

報告表示,根據目前爲止日央行行長植田和男的相關發言立場,預計中期(2-4年)內,名義中性利率水平將從當前1%的水平升至1.5%左右;長期(5年及以上)看,名義中性利率將升至2%左右。

考慮到當前中性利率較低,家庭和企業通脹可能在未來幾年內走高,報告認爲,終端利率與中期名義中性利率與最爲接近,即1.5%的水平。

具體到利率路徑,高盛預計,日央行將在接下來每年加息25個基點,直至2027年達到1.25%-1.5%的終端利率水平。

需要注意的是,報告對終端利率的預測建立在此種假設上:本輪週期的終端利率水平大致等同於名義中性利率,即實際中性利率(r*)與長期預期通脹率之和。

接下來,本文將從這兩個方面進行探討。

當前實際中性利率約在-0.5%-0%區間

高盛認爲,r*的定義是在充分就業和通脹穩定在目標水平的經濟體中,儲蓄供需平衡的實際利率。根據高盛的判斷,當前的r*爲零值或輕微的負值。

報告表示:

通過模型構建,報告發現,勞動生產率增速和就業人數增速和r*均值有80%的相關性。基於此種假設,報告預計,r*在2026-2030年期間將略微上升至平均約-0.2%,在2030-2034年期間平均達到0%。

長期看,財政赤字的機構性增加等、AI等新興技術發展等因素也會對r*上行增添動力。

風險因素方面,報告主要考慮到兩種情況:一是通脹率回到極低甚至通貨緊縮狀態,終端利率將與通脹預期同步下降;二是通脹率急劇上升,這將導致終端利率高於名義中性利率(即採取完全的限制性貨幣政策)。

長期預期通脹距離2%仍有上行空間

第二個決定名義中性利率的因素是長期預期通脹率。

雖然日本央行已經實現了其可持續通脹目標,即通脹率穩在2%的水平。但高盛發現,基於日央行的估算方法,當前的長期預期通脹率爲1.3%至1.4%,不足2%。

不過,報告預計,核心CPI(不包括生鮮食品)將在2025年中期之前保持在2%以上,因此這段期間對長期通脹的預期將繼續上升。

接下來,要進一步提高通脹預期,實際通脹率需要在高位保持更久,以給予日本家庭和企業以信心。

不過,報告表示,長期預期通脹率短期內不會達到2%,需要5年或更長時間纔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