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美印「馬拉巴爾」軍演將登場 模擬「獵殺」大陸潛艦?

2007年「馬拉巴」聯合軍演艦羣。(摘自美國海軍官網)

王嘉源/綜合報導

美國之音中文網6日報導,日本海上自衛隊發佈新聞稿稱,6月8日至6月16日,日本與美國、印度將在關島周邊海空實施「馬拉巴爾(Malabar)2018」聯合軍演,「主要目的是提升海上自衛隊戰術,並增進與美、印海軍的相互理解及加強信賴關係」、「主要項目是空戰、水上作戰和對潛艦作戰等」。

報導說,到6日爲止,海上自衛隊沒宣佈日本參加軍演的具體艦、機和人數,但根據去年前印度國防部長賈特里訪日、與日本防衛大臣小野寺五典會談成果來看,小野寺當時已表明日本將派遣P-1海上巡邏機等最新銳的裝備參加「馬拉巴爾2018」聯合軍演,而賈特里也當即表示了歡迎。

P-1是日本防衛省與川崎重工聯合開發、川崎重工製造的搭載4個渦輪風扇引擎的固定機翼中型巡邏機,2007年試飛、2013年起海上自衛隊作爲P-3C的後繼機投入運用。P-1主要是針對預計2020年代以後潛艦靜音和高性能、擴大活動範圍等進化而提升的優越探查能力。

報導指出,「馬拉巴爾軍演」是美國和印度1992年從印度德干半島西南的馬拉巴爾海灣開始,除了1998至2001年因印度核試驗中斷期以外,每年實施,2007年實施過兩次。軍演初期主要項目是海上救援與反恐等,但伴隨二十一世紀大陸日益活躍和擴大範圍的海軍行動令周邊國家深感威脅,2002年恢復軍演後,項目漸向作戰演習推移,澳大利亞、新加坡、日本2007年也應邀參加,陸方也開始高度警惕,稱軍演針對大陸。

二戰後至二十一世紀前,日本既因憲法制約顧忌國內輿論,也因戰敗國身分顧忌國際輿論,未參加國際軍事行動或軍演。1991年日本出資130億美元支援波斯灣戰爭中的國際部隊,戰後科威特登報感謝各國時,竟無日本國名。此一結果震驚日本,美國也敦促日本參與行動,1992年日本成立《協助聯合國維和活動法》,鋪墊了自衛隊參與國際維和活動的法律基礎。

2000年日本開始與美國軍演,此後漸增與美國爲主的聯合軍演、軍訓,近年每年多次,包括日美、日美韓、日美澳、日美印等,還有與菲律賓、泰國等東南亞國家的聯合軍訓。2013年大陸設置東海防空識別區後,日本與英國、法國也加強了國防合作,2016年南海主權紛爭成爲國際焦點,日英更在2016年10月實施了聯合戰機訓練、2017年1月締結日英《物資勞務相互提供協定》(ACSA);法國軍艦2017年4月也訪日交流、5月日美英法在關島實施聯合軍演、今年1月日法也達成締結《物資勞務相互提供協定》的協議,日本爭取今秋獲國會批准、明年生效。

美國之音指出,日本與印度友好關係超過百年,包括二戰期間。印度早已邀請日本參加馬拉巴爾軍演,但初期日本顧忌大陸,2007年與澳大利亞、新加坡一起作爲觀察員身分首次參加、2009年日本第二次參加在日本近海實施的馬拉巴爾軍演。2012年日陸圍繞尖閣諸島(釣魚臺列嶼)主權糾紛升級,2014年日本第三次參加馬拉巴爾軍演,對抗大陸的意向也趨鮮明。2015年起日本成爲馬拉巴爾軍演成員國,令陸方高度警戒。

大陸的南海行動引起國際社會普遍警惕後,2017年7月,日本派遣海上自衛隊最大級護衛艦、被國際視爲準航母的「出雲號」等兩艘艦隻,與美國派遣的核航母「尼米茲」號率領的打擊艦羣、印度航母「維克拉瑪蒂亞」號等構成總數近20艘的浩蕩艦隊,在印度洋舉行了馬拉巴爾軍演史上最大規模的演習。賈特里去年9月在東京與小野寺會談時,雙方都稱讚演習成功、日印國防合作成功。

大陸自2007年起指責稱馬拉巴爾軍演「針對中國」,去年新華社更指責「日本參加馬拉巴爾軍演目的並不單純」,是要與印度一起共同對抗大陸等。

對「馬拉巴爾2018」,大陸《環球時報》5月底引述印度消息詳細報導說:「印度3艘軍艦和遠程海上巡邏機參加;美國『雷根』號航母及艦載預警機、戰機與1艘核潛艦、P-8A巡邏機參加;日本1艘直升機航母、1艘『蒼龍』級潛艦和P-1型海上巡邏機前往參演。」《環球時報》還形容這次軍演「反潛戰成爲演練重頭戲」、「尤其值得關注的是,日本出動的『蒼龍』級潛艦是日本海上自衛隊最先進的型號,具有強大的搜索和隱身性能。」報導引述大陸專家指出,日本「蒼龍」級潛艦與大陸現役先進常規潛艦性能相似,可能在這次演習中充當假想敵角色,美日印其它艦機演習反潛作業,模擬「獵殺」。

報導中還引述其他專家稱:「南海問題是中國與南海各國之間的問題,經過中國與東盟國家的友好協商,目前南海局勢已經明顯降溫。美日印作爲南海域外國家,既沒有資格對中國橫加指責,也不應該以此製造海上遏制中國的藉口。中國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以陽謀對陰謀,沒有理由害怕美日印等國的海上圍堵。」

但美國之音指出,在日本,不僅防衛部門,而且經濟界也不斷提醒,南海是日本9成能源進口的航道,既是日本經濟的生命線,也與國民生活息息相關。近兩年,透過大陸軍艦、軍機不時穿越日本宮古海域,到西太平洋舉行軍演等,日本許多學者認爲,大陸在南海填海造軍事基地,不光要壟斷南海航線,還對印度洋、西太平洋虎視眈眈。

日本國際問題研究所理事高木誠一郎指出,2013年前後起大陸對外戰略、國際問題專家們開始廣泛地討論印度洋、太平洋對大陸的利益,主要是對抗美國當時的「亞太再平衡」戰略,隨後大陸提出「二十一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構想。他說,「這個構想首先是透過對沿岸各國建設基礎設施及所需貸款,加強各國海洋連結性,對於以印度爲中心持有戒心的國家,(大陸)像展示亞投行構想那樣逐漸推進,然後重大挑戰日美『印太戰略』。」

美國國防部去年預測,大陸2020年以前,潛艦總數將比2017年持有的54艘增加到70艘前後的態勢,並可能透過配備搭載導彈的攻擊型核潛艦,加強對空攻擊能力和提高隱秘性對地攻擊能力。研究大陸海軍的前日本潛艦艦長山內敏秀形容潛艦好比「海里的忍者」,是戰略裝備,他說:「任何海域只要有潛艦或可能有潛艦,無論多破爛,都會威脅所有經過該海域的船隻」。

美國之音指出,印度總理莫迪4月訪陸,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趕往武漢與其會談了兩天,日本輿論廣泛指出這既是印陸舒緩緊張關係之舉,也是莫迪一貫圓滑外交手腕中對大陸的兩手外交。正如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去年起改善日陸關係,改稱願意有條件地與大陸「一帶一路」合作一樣,日印爲海洋自由涉及的國家安全,都對大陸有另一手防範。

日本海上自衛隊公佈今年馬拉巴爾軍演項目與去年完全一致,而日本今年出動最新銳裝備,可能也顯示了從去年起,日本重視並認真參加馬拉巴爾軍演的立場持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