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省57萬噸水 臺北供水管線再改善

臺北自來水事業處2006年起執行「供水管網改善及管理計劃」,透過汰換老舊管線的方式,將漏水率從2005年26.99%降至現在的10.71%,北水處在2025年啓動「供水管網改善及管理精進計劃」併爲計劃新增「管網智慧管理」及「導入淨零碳排」2大亮點,目標將漏水率降至7%以下。(臺北自來水事業處提供/蔡佩珈臺北傳真)

臺北自來水事業處2006年起至今汰換逾2600公里管線,漏水率從2005年26.99%降至10.71%,北水處指出,2025年將啓動爲期10年「供水管網改善及管理精進計劃」,力拚2034年漏水率降至7%以下,屆時與2005年相比,每日約可節省57萬公噸的水資源,換算下來1年可省下翡翠水庫6成的容量,相當於供給全臺北市250天用水。

北水處佈下供水管線,將翡翠水庫的水運輸到臺北市各區及新北市三重、新店、中永和及汐止部分地區,每日供水量約255萬噸,翡翠水庫亦會支援石門水庫,將水送往桃竹地區,確保竹科高科技產業用水無虞。

北水處供水科長楊境維指出,供水管線老舊使得水運輸途中流失,像是2005年漏水率高達26.99%,等同輸送100噸水,就有近27噸的水流失。

爲降低漏水率,北水處2006年至2025年間執行「供水管網改善及管理計劃」。楊境維解釋,北水處主要將供水管線區分爲839個小區,派員到各小區裝設管理表測量各管線,以修繕漏水較嚴重管線或汰換老舊、屆齡管線。

北水處長範煥英指出,歷經20年努力,北水處明年完成「供水管網改善及管理計劃」,至今已累計汰換超過2600公里管線,每年漏水率從2005年26.99%降至現在的10.71%,明年起啓動爲期10年、耗費150億元的「供水管網改善及管理精進計劃」,目標將漏水率降至7%以下。

楊境維補充,「供水管網改善及管理精進計劃」將第二度檢測並汰換老舊管線,但新增「管網智慧管理」及「導入淨零碳排」2大亮點,將使用過去人工蒐集的管線數值建立模型,分析及模擬最佳的管線配置,使供水管線擁有最低的漏水率及最適當的水壓,也會透過汰換抽水機、爲淨水廠增設太陽能光電板等措施,降低輸水產生的耗能。

北水處強調,「供水管網改善及管理精進計劃」完成後,預計2034年漏水率可降至7%以下,不只大幅降低碳排及耗能,智慧化的供水管網能更加穩定民生供水、提高對周邊地區支援能力,打造永續供水的未來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