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挑選一隻貨真價實的紅利主題基金?有這樣一些紅利基金,其實貨不對板

財聯社5月10日訊(記者 李迪)震盪市下,紅利策略基金憑藉穩健的投資業績備受市場青睞,而市場上紅利主題基金太多,讓投資者挑花眼。從業績表現來看,今年以來,紅利基金首尾業績差超34個百分點。一旦選錯基金,投資者會錯失很多收益。

同樣是紅利策略,但基金經理在策略構建和選股能力方面存在差異,這導致了明顯的業績分化。業內人士建議,購買紅利基金需謹慎挑選,若購買量化+紅利的基金,還可關注基金所屬公募的整體量化產品業績表現。

紅利基金業績分化明顯

同花順數據顯示,截至5月9日,市場上125只採用紅利策略的基金中,超八成今年以來獲得正收益(僅統計今年以前成立的基金,各類份額合併計算)。

其中,業績表現最好的紅利策略基金今年以來回報達20.01%,業績表現最差的基金今年以來回報爲14.61%,首尾業績相差達34.62個百分點。

上述基金中,中歐紅利優享靈活配置混合業績表現最好,截至5月9日,該基金今年以來收益爲20.01%,在2287只同類基金中排名第23。

在該基金的2023年年報中,該基金基金經理表示,重點關注煤炭、有色、機械、建築等行業,而煤炭、有色行業今年以來表現恰好十分亮眼。

工銀紅利優享混合排名第二。截至5月9日,該基金今年以來收益爲18.51%,在2287只同類基金中排名第42。

據該基金一季報,截至2024年一季度度末,組合持倉港股接近股票部分的一半。近期港股反彈明顯,該基金業績表現也受益。

國聯智選紅利股票業績最差。同花順數據顯示,截至5月9日,該基金A類份額今年以來收益爲-11.97%,在943只同類基金中排名第893。該基金業績比較基準爲中證紅利指數收益率×95%+同期銀行活期存款利率(稅後)×5%,而中證紅利指數今年以來收益爲14.61%。

業績排名倒數第二的基金爲浦銀安盛紅利精選混合。截至5月9日,該基金A類份額今年以來收益爲-8.64%,在4136只同類基金中排名第3623。該基金的業績比較基準爲中證紅利指數*75%+中證全債指數*25%。今年以來,中證全債指數收益爲2.86%,中證紅利指數收益爲14.61%。

策略差異、選股能力差異導致業績分化

同樣是採用紅利策略的基金,但業績表現差異巨大,原因爲何?

一方面,除了完全被動跟蹤紅利指數的基金外,採取量化+紅利策略基金往往會因爲策略的不同而產生較大的業績差異。

一中型券商金融工程組分析師對記者表示,“有些基金經理基於股息率等維度選股篩選紅利組合時,往往會導致部分行業暴露集中,這會影響基金的業績表現。如果對策略進行行業中性化調整,紅利策略的長期表現有望提升。”

上海一大型公募人士對記者表示,“紅利策略是SmartBeta的一種,這種策略主要收益來源是估值變化和股息收益。如果一個基金經理做紅利策略時沒有做好行業配置,那就很容易導致整個組合承擔過多的估值變化風險。比如,今年以來,中證消費紅利指數的增長率不到2%,但中證紅利指數的增長率超過10%。如果一直紅利主題基金的行業配置過於偏重消費行業,那麼回報就會大幅跑輸中證紅利指數。”

此外,對於主動管理的紅利主題基金來說,基金經理鑑別真正高股息的能力,也會導致紅利主題基金的業績表現出現很大差異。富國基金白冰洋認爲,“紅利策略往後走是會出現分化的,核心點在於對可持續性的判斷。公司股息的核心來源是什麼?供需、競爭格局、資本投入是怎樣的?潛在風險在哪裡?這些都是需要從多個角度需要考慮的問題。”

購買紅利基金需謹慎挑選

首先,有業內人士提示,選擇紅利基金時不能只看名稱,否則容易出現“烏龍”。“比如中海混改紅利混合,這隻基金名稱裡雖然帶‘紅利’兩字,但這隻基金並不是大家熟知的紅利策略基金。該基金的業績比較基準是滬深300指數收益率*50%+中證全債指數收益率*50%。從投資策略來看,該基金也主要受益於混合所有制改革的相關股票。這類基金在市場上還有很多,比如一些命名爲‘改革紅利’的基金等。基民在投資紅利策略基金時需要看一下基金的業績比較基準和投資目標是否與‘紅利’、‘高股息’相關,否則可能會選錯基金。”

若選擇完全被動跟蹤中證紅利指數的基金,上述公募人士建議,“如果是場內購買,儘量選擇規模大、流動性好產品,若場外購買,也關注下費率、跟蹤誤差等因素。”

如果選擇量化+紅利策略基金或主動管理型紅利主題基金,上述券商研究部人士建議,“可以參考基金經理的歷史業績,看基金業績一年、三年的中長期業績表現,業績表現與業績比較基準的差異,最大回撤等指標。但不能迷信歷史業績,還是要結合自身風險承受能力謹慎購買。”

該人士還補充說,“不僅要看基金經理個人的表現,還要看整個公司的量化產品業績表現。做好量化策略需要理論和實踐結合,需要投研團隊、平臺系統多方面的支持,還需要不斷積累經驗教訓。如果這家公募的量化產品整體都不強,那需要謹慎選擇。”

多機構看好紅利策略中長期配置價值

近期,紅利指數出現波動,一些投資者開始擔憂紅利策略能否“長紅”。而展望未來,不少機構仍然看好紅利策略的中長期配置價值。

富國天恆基金經理林慶認爲,從某個角度上來說,紅利資產是市場非常有效和務實的一個適應的選擇。經濟高質量發展背景下,央國企分紅能力提升,所以說紅利資產是有效的選擇。

從中期維度來看,富國城鎮發展基金經理蒲世林也關注高股息紅利的投資機會。

蒲世林認爲,一方面,在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背景下,一些行業資本支出減少,包括煤炭、商貿零售等,但這些行業分紅率仍舊很高,分紅紅利在持續提升,背後的核心邏輯是資本支出減少後內生的分紅能力在提升。政策端也鼓勵分紅,未來更多行業分紅率、股息率有望提升。

他還指出,另一方面,很核心的一點是,無風險利率的下行。在選股過程中,不能簡單依據股息率的高低作爲投資的判斷,而是自下而上找出能夠持續的穩定分紅的公司,相比股息率的高低,更關注股息率的穩定性。

中歐紅利優享靈活配置混合基金經理藍小康認爲,在無風險收益持續下降的背景下,紅利類資產值得重點關注。就如四、五年前大家買入永續性資產一樣,股價的回報不是當年 20%-30%的業績增長,紅利股的股價回報也不一定僅僅是當年的股息分紅。從全社會的資產圖譜中看,紅利股資產具有吸引力,分紅的價值觀在股市價值觀中將更加重要。高質量的增長需要健康的商業模式和價值鏈生態作爲基礎,過度依賴於債務和融資的時代在慢慢遠去。

博時基金認爲,過去幾年A股和港股出現了一批經營穩定、分紅比例高的上市公司,這批公司即使在過去2年市場低迷期,也取得了很好的表現。在未來中國長期利率中樞下移的背景下,隨着越來越多上市公司積極提高股東回報,預計紅利類相關資產有望進入一輪長週期表現階段。

中金朱垠光和胡驥聰團隊認爲,歷史上,上市公司分紅具有穩定性較差、分紅水平較低和分紅不連續等問題,這些問題近年得以改善。伴隨着政策對上市公司現金分紅的進一步規範和優化,紅利投資迎佈局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