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秋你就「皮癢、口乾舌燥」? 幾招讓你除「秋燥」

衛福部彰化醫院中醫師張煒東表示,「津液」,指的是身體內的水分,以中醫角度來說,秋天身體缺水乾燥稱爲「秋燥」,容易出現口乾舌燥、皮膚幹癢、便秘、乾咳、甚至流鼻血等情況。(彰化醫院提供/吳建輝彰化傳真)

張煒東說,飽受「秋燥」之苦的民衆,可以採用清熱潤燥的方式,像是百合枸杞菊花茶可以輕微緩解。(彰化醫院提供/吳建輝彰化傳真)

皮膚乾燥可以喝百合枸杞菊花茶緩解,也能攝取富有膠質或膠原蛋白的食物保水。(彰化醫院提供/吳建輝彰化傳真)

時序進入秋末,準備進入熱冷氣候的過渡時期,不少民衆發現最近容易口乾舌燥、皮膚幹癢,這些都是典型的「秋燥」症狀。中醫師就提醒,皮膚乾燥可以喝百合枸杞菊花茶緩解,也能攝取富有膠質或膠原蛋白的食物保水;口乾舌燥則可以喝水、吃微酸水果,來減少「秋燥」的不適感。

所謂「秋燥」就是指在立秋過後,夏天進入秋天的過渡期,空氣中的溼度減少,讓環境變乾燥,讓一些體質較爲敏感的民衆,會產生身體不適,從中醫的角度來看,初秋燥氣太過易傷津液,也就是秋燥,因此秋天進補建議以滋陰潤燥爲主。

衛福部彰化醫院中醫師張煒東表示,「津液」,指的是身體內的水分,以中醫角度來說,秋天身體缺水乾燥稱爲「秋燥」,容易出現口乾舌燥、皮膚幹癢、便秘、乾咳、甚至流鼻血等情況,過去還曾發生民衆身體出現許多抓痕就診,後來才發現是因爲半夜癢得受不了,自己抓傷的。

張煒東說,飽受「秋燥」之苦的民衆,可以採用清熱潤燥的方式,像是百合枸杞菊花茶可以輕微緩解,若嚴重的話,也可攝取富有膠質或膠原蛋白的食物,像是木耳、蘆薈、雞腳、魚豬皮等,這類食物可以保水,但也要小心血脂或其他慢性病的問題,建議食用前可以問問醫師或營養師。

張煒東說,口乾舌燥只需要多喝些水即可,但若喝水無法改善,可以食用能增加唾液的食物,像是帶微酸性的食物,如檸檬、金桔、金棗、柑橘、酸梅等微酸性的食物,但切記微酸解燥即可。

張煒東強調,「秋燥」的主因是乾燥,所以食物中屬性偏乾燥或刺激的食物,都應該要小心食用,像是餅乾、太乾的麪包、方便脆面等這類乾燥的食物,就要儘量少碰,還有油炸類、胡椒、辣椒等熱性會加重刺激的食物,也儘量少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