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癌治療  進入個人化量身定作時代

乳癌治療進入個人化量身訂做時代。(圖/記者楊均典翻攝)

記者楊均典/臺東報導

由於醫學進步,在臺灣,乳癌的平均存活率高達87%,但是較不爲人知的另一個數據則是,每4人之中就會有1人會在治療後5年,甚至10年後會復發或轉移。對許多病友來說,復發或轉移是個揮之不去的陰影

臺東馬偕中華民國乳癌病友協會於7日上午針對乳癌復發或轉移議題辦理智慧病人醫學講座,在會中臺東馬偕一般外科醫師魏銓延提出乳癌精準醫療的治療新發展傳統的乳癌治療都是依照癌種期別給予固定的醫療,但治療成效卻因人而異;隨着分子醫學的進步,乳癌治療也進入個人化的時代,乳癌患者已能透過基因檢測,分別癌症類型,給予最適當的醫療。

中華民國乳癌病友協會理事長淑芳,也在會中特別提到癌症治療在地化重要性,也以自身對抗癌症的經驗鼓勵病友不要輕言放棄。魏醫師在會中也將此次的講師大方捐出給臺東開懷乳癌癌友協會,挹注臺東癌友活動

魏銓延提到,以前遇到癌症一旦擴散,往往都束手無策,只能看着腫瘤越來越大,而病人越來越小。隨着抗癌藥物日新月異轉移性乳癌已不再是絕症,乳癌治療也進入個人化量身訂作的精準治療時代。

精準醫療主要有2部分:基因檢測和標靶藥物,針對有家族史(家族中有2人以上有乳癌卵巢癌)、已復發轉移、或對化療有疑慮病友,施予基因檢測,可提早了解本身乳癌復發機率的高低,避免不必要的化療。有些類型的患者可能可以找到適合自己的標靶藥,避免化療的副作用。不論是那一種類型的乳癌,現在都有最新型的標靶藥可以治療。像是最新的CDK4/6抑制劑,可延長轉移患者存活期達24.8個月。針對Her2陽性轉移患者,健保已開放使用效果很好的雙標靶藥物。

魏銓延也特別提到癌症治療過程產生的「癌因性疲憊」,可分爲十分,若疲憊低於4分屬輕度,高於4分則中重度,則可能要用藥物治療。而乳癌預防復發轉移3大重點:定時回診,健康生活運動飲食),適時舒壓。魏醫師特別於現場示範癌友早中晚都要做的伸展運動,雙手上舉深呼吸的動作,可伸展到肩頸背部,特別對有開過刀傷口沾粘的乳癌患者,有復元緩和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