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今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增長5%以上

4月10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推動高質量發展”系列主題新聞發佈會,圍繞“中國式現代化山東實踐: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作介紹,並答記者問。

山東省委副書記、省長周乃翔介紹,山東是人口大省、文化大省、資源大省、經濟大省,承載着黨中央、國務院賦予的建設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先行區的重大責任。

習近平總書記對山東關懷備至、寄予厚望,多次親臨視察,爲山東把舵領航、指引方向,要求我們“走在前、開新局”。我們牢記囑託、勇擔使命、拼搏進取,高質量發展和現代化強省建設邁出堅實步伐。

經濟實現量質齊升。全省地區生產總值近三年年均增長6%以上,去年達到9.2萬億元,萬億級城市達到3個;高新技術產業產值佔比超51%、同比提升超3個百分點,經營主體達到1474萬家;黃河重大國家戰略深入實施,濟南、青島都市圈獲批建設。

科技創新成果豐碩。全社會研發投入增速近三年保持在12%以上,嶗山實驗室佈局建設,全國重點實驗室達到21家,全球首座第四代高溫氣冷堆核電站投入商運,東方航天港海上發射衛星57顆,世界首套時速600公里高速磁浮交通系統研製成功,發明專利擁有量去年達到24萬件、同比增長26.5%。

產業升級步伐加快。規上工業增加值近兩年平均增速達7.4%,11條標誌性產業鏈加快培育,製造業單項冠軍企業超200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1032家,科技型中小企業突破4.5萬家;國家級工業互聯網平臺47個,產業數字化指數居全國前列。

基礎設施取得突破。高鐵營業里程達到2810公里、居全國第一位,京滬高鐵二通道天津至濰坊、濰坊至宿遷,雄商高鐵山東段等加快建設;高速公路通車裡程突破8400公里,現代水網建設有力推進,開通5G基站超過20萬個。

生態環境持續改善。萬元GDP能耗近三年累計下降15.8%,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突破9700萬千瓦,PM2.5平均濃度近三年改善19%,國控斷面優良水體比例達到83.7%。

民生福祉不斷增進。財政民生支出佔比穩定在80%左右,城鎮新增就業連年超過120萬人,公共服務和社會保障水平不斷提升。

周乃翔表示,新徵程上,將認真落實總書記對山東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穩紮穩打、踏踏實實,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山東實踐新篇章,以實際行動堅定擁護“兩個確立”、堅決做到“兩個維護”。今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增長5%以上,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5.5%左右。

一是紮實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產力。實施新質生產力培育三年行動計劃,強化科技創新,突出企業主體地位,在集成電路、工業母機等領域,實施100項重大科技創新項目;強化產業升級,抓實抓好推動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重大機遇,加快構建“6997”現代化工業體系,包括6個傳統產業、9個優勢產業、9個新興產業、7個未來產業;強化人才引育,深入實施頂尖人才集聚行動、領軍人才“築峰計劃”和泰山人才工程,暢通科技、教育、人才良性循環。

二是紮實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加快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深化“齊魯糧倉”建設,確保糧食年產量穩定在1100億斤以上,蔬菜、水果、水產品、肉蛋奶產量居全國前列,農林牧漁業總產值繼續領跑全國。

三是紮實打造對外開放新高地。做強上合示範區、濟南新舊動能轉換起步區、自貿試驗區等國家級開放平臺,強化高質量招商引資,推動外貿外資固穩提質;深入推進“高效辦成一件事”,持續建設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

四是紮實推進海洋強省建設。加快建設世界級港口羣,持續壯大海工裝備、海洋生物醫藥等優勢產業集羣,力爭山東沿海港口貨物吞吐量突破20億噸,近岸海域水質優良比例不低於95.6%。

五是紮實推進美麗山東建設。深入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加快核電、海上風電等五大清潔能源基地建設,推動更多城市用上核能供熱;積極爭創國家級美麗河湖海灣,繪就綠水青山齊魯畫卷。

六是紮實保障和改善民生。今年新增城鎮就業110萬人以上,新增城鄉公益性崗位10萬個,改造城鎮老舊小區56萬戶,改造提升1萬個村衛生室,用情用力辦好教育、醫療、社保、養老、文化等民生實事,不斷提升人民生活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