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上花園水道線上博物館 解密「細菌試驗室」

臺南山上花園水道博物館的「細菌試驗室」。(臺南市文化局提供/曹婷婷臺南傳真)

臺南山上花園水道博物館的「細菌試驗室」。(臺南市文化局提供/曹婷婷臺南傳真)

臺南山上花園水道博物館擁有一座「細菌試驗室」,曾被參觀遊客誤認是散播傳染病菌場所,讓館方哭笑不得,強調當初該試驗室設置,是爲了檢測水中細菌數量,把關飲用水質

新冠肺炎肆虐全球美國總統拜登日前也下令要求情報部門找出疫情源頭,目前對於病毒的來源衆說紛紜,不論是否如外界揣測是從實驗室外泄或由帶原動物傳給人類,對於散佈各國秘密進行研究的實驗室卻引起大衆熱議,無獨有偶,山上水道博物館「細菌試驗室」也引發遊客關注。

文化局指出,水道博物館於三級警戒封園期間,爬梳園區資料文獻,推出線上博物館獲得廣大回響,迄已陸續介紹園區B館快濾筒室的「西式雙層偶柱式桁架」、「重錘窗戶」(平衡錘窗)、「太子樓」、A館快濾池室的「隱藏版圖解碼地板」、水道「建築美」等建築軟硬體設施及豐富自然生機動植物生態內容民衆不出門也能知道「水道事」。

館方表示,水道博物館前身是將乾淨自來水提供臺南市民飲用,飲水中的生菌數,關係到飲水是否適合生飲,此試驗室設置即是爲了隨時檢測水中細菌數量。因此,B館展示間規畫有「細菌試驗室」,檢測生菌數,《臺灣水道志》記錄當時依照不同取樣狀態、檢測變因觀察水質的細菌數量狀態,讓水道系統發揮最大功效,爲水質做好品質把關。

園區爲了介紹這段背景,設置「細菌試驗室」看板說明,但開園以來,部分遊客看到看板標題就直覺反應,去年新冠肺炎爆發後,實驗室病毒說,引起關注,甚至還有遊客詢問這裡是不是日本人制造病菌的地方,也讓工作人員哭笑不得,館方也爲此加強宣導,將安排下一期線上博物館說清楚,提醒大家誤把馮京馬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