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疤是勇士的勳章 天津歷史景點遊覽隨感

題記:五大道解放路意大利風情街,如今成爲了旅遊者津津樂道地方。在我們讚歎這些饒有風趣的異國情調建築時候,卻忘記了背後那段血雨腥風的殘酷。留下的外國建築並不是恥辱,它們正是這些創傷所產生的傷疤銘刻天津的過去,那是一枚崇高的勳章

遊覽隨感" src="https://nimg.ws.126.net/?url=http%3A%2F%2Fimg1.cache.netease.com%2Fcatchpic%2FE%2FE3%2FE3F07CF0B3199BFCCDCD1E53568E92FD.jpg&thumbnail=660x2147483647&quality=80&type=jpg" />新舊交替、中西合璧的建築在天津比比皆是

從明永樂二年開始築城到今天,天津也不過600年的歷史,與動則幾千年的北京西安相比,天津已經只能算是晚輩了。這座在歷史戰爭中不斷被破壞又不斷被重建的城市,他的傷口也一次次被撥開,一次次癒合。創傷沒有讓這座城市衰落,反而更加繁榮。五大道、解放路、意大利風情街,都是歷史變遷中留下來的產物,就像是一個個傷疤一樣,記錄着天津在歷史中的磨難和輝煌。傷疤是勇士最崇高的勳章,造就了天津獨有的氣質。

位於天津解放路的建築,昔日被稱作天津的“華爾街

一座城市有一座城市的性格

似乎每一次外出旅行回來,身邊的人總會用一句話來問你“**地好不好玩”,每次被問到這樣的問題,都不知道該怎樣回答。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旅行”與“玩”劃上了等號,到一個地方旅行,如果不開開心心、瘋瘋癲癲的玩耍,似乎這趟旅行就白搭了。

可是在我看來,每一個地方、每一座城市就像是人一樣,都有自己的獨特的性格。去到一座城,是爲了認識他,瞭解他,而不是爲了讓他來取悅自己。就像我們跟人交流一樣,如果你新認識了一個人,你的朋友應該不會問你這個人好不好玩,而是會問你這個人怎麼樣。你不會因爲這個人沒有另外一個人漂亮,你就不再跟他交往。就像你不會因爲天津的老城區沒有青島的老城區有文藝腔調,而只去青島不去天津一樣。

既然說到一座城市有一座城市的性格,那麼不妨來描述一下我印象中的幾座城市如果擬人化會是怎樣的人物呢?

五大道是以前外國的租界,現在是天津著名的旅遊區

五大道乘坐馬車遊覽的遊客,車上講解着五大道的歷史

北京,像是一位上了年紀的外交家,他兼容幷蓄,能夠處理好與各種人物的關係,具有與生俱來的王者風範,不過最近幾年似乎政治任務繁重,有點顧不上市井平民。西安,應該是一位流落他鄉的王子,昔日的王室風采已經被北京這位皇兄搶盡了風頭,自己獨佔一方,過着悠閒的日子,也自得其樂。成都,風花雪月的藝人,不管外面的世道如何變化,只要自己吃好喝好樂好就萬事大吉了,不過最近幾年玩樂界的風頭似乎被長沙搶去了,成都還是愛誰誰的態度。深圳,年輕有爲的青年,卻免不了被人稱作土豪,善於模仿和翻新的本領賺了不少錢,卻讓很多人不爽。

車水馬龍的瓷房子,整座房子用瓷器建成

解放路的歐式建築

南市小吃街出售的小吃

下面重點說說本次的主角——天津。天津像是一位歸隱市井的將軍,曾經有着輝煌的豐功偉績,履歷戰功,爲國家做出了不小的貢獻,不過也嚐盡了世間的冷暖和悲歡離合,看慣了戰場的殺戮,不想再有爭鬥。如今歸隱市井,享受着最簡單低調的生活,聽聽相聲貧貧嘴,賣賣小吃溜溜腿,樂呵樂呵得了。

這就是天津,一座因戰爭而起,因戰爭而衰,因戰爭而榮的城市。也許你去過天津之後會抱怨天津沒什麼好玩的,是的,他不是爲玩而生。想要好好認識天津這位隱忍的紳士,我們還需要來了解一下天津的生平。

爲什麼要叫天津?爲什麼叫天津衛?

天津,字面的意思爲天子之渡。天津衛,即是天津衛城。何爲天子之渡,是哪位天子的渡口呢?爲什麼天津就成了衛城?

天津地區在歷史上最早可以追溯到東漢末年,當時曹操爲了軍事運輸,先後開鑿了平虜渠、泉州渠和新河渠三條人工河流,自此,華北平原的300條大小河道匯流至天津地區,循海河注入渤海,也奠定了這裡後來發展成爲河海交通要道的基礎。

五大道睦南道,如今也住着居民,裡面顯得安靜舒適

五大道居民的家裡,最生活化的味道

解放路的中國銀行,以前是國外銀行的辦公地點

隨後就是隋煬帝同學出場了,他爲了東征高麗,命令開鑿永濟渠,形成了貫通南北的大運河,大運河把黃河、淮河和海河水系連成了水系網,使天津的河海航運位置更加重要。經過這一番折騰,天津慢慢有了碼頭。到了元朝,軍隊開始在這裡屯田,天津的雛形在這裡形成。

接下來就是主角登場了,明朝皇帝朱棣。他就是“天子之渡”中的天子。朱棣造反,從北大關順利渡河打下了軍事重鎮滄州,皇帝高興啊,於是就把這個渡口取名爲天津。朱棣回去之後,一思量,要是別人也能像自己一樣順利地在天津過河然後北上,那豈不是完蛋了。於是趕緊在天津一口氣設立了三個衛,全國第一衛,16500人。天津衛就是這麼來的。

歷史建築

衚衕深處的老屋,街邊搭上了桌子做生意

南市小吃街的天津小吃

到這裡,天津依然沒有繁榮起來。天津本地沒有什麼人,於是從江淮地區招募子弟兵,這是天津第一次大規模的人口聚集。之後,萬曆年間,在萬曆朝鮮戰爭中,天津做出了驚人的貢獻。這一段時期,爲了軍隊的糧餉,天津開始了瘋狂的屯田種糧。缺銀子就在這裡大興鹽業,有了銀子就開始製造大炮。這場戰役之後,日本人300年不敢過對馬海峽,天津有了一段相對較長的和平時期。

到了清朝,才真正拉開了天津腥風血雨的日子。

五大道,戰爭留下的第一塊傷疤

鴉片戰爭開始,天津直接從供應基地變成了一線陣地,天津很長一段時間內就遠離和平了,成爲了中國開戰最多的地方。從鴉片戰爭到八國聯軍,三次攻打大沽口;太平軍北伐,義和團也從山東浩浩蕩蕩開來,好麼那叫一個亂。影響最大的就是淮軍在李鴻章的帶領下,將天津變成了大本營,大量淮北人來天津當兵,屯田。這次人口大遷徙決定了天津人的基本構成和口音。

桂林路,也是五大道附近位於歷史街區的一條路

五大道的建築和乘腳踏車遊覽的遊客

五大道的名人故居已經被改成了餐廳

清朝總算是完了,但到了民國,天津的運氣未見好轉,仍舊是一線陣地的命。一開始是小日本吸取經驗,37年先佔了天津,讓天津無法繼承抗日大本營的優良傳統,但38師畢竟在天津展開了進攻,沒給天津人丟臉;然後就是49年,一個立功心切的將軍,在天津和號稱中國最能防守的晉軍展開攻防戰,連勸業場都成了碉堡。這一次打的最狠,值得慶幸的是,從此天津終於迎來了和平走上了建設之路。

關於這一段戰爭史,要說起來度可以寫成厚厚的幾本書。但就像天津所代表的那位隱忍的將軍一樣,這段血淚史不願再被提及,寥寥數語,簡而代之。

遊人透過鐵門向裡張望歷史建築

也是在這場戰爭之中,形成了天津現在的歷史建築風貌

19世紀末20世紀初,天津的五大道地區還是一片坑窪塘澱。1860年12月17日天津英租界開闢,五大道地區被劃爲英租界。19世紀末,英商在佟樓“養牲園”一帶修建別墅和賽馬場。此後在馬場以東修了一條連接英租界牆子河的馬場道。1922年,重慶道建成,當時名愛丁堡道、劍橋道;1929年,大理道、睦南道、常德道、重慶道、成都道相繼建成,當時被分別命名爲新加坡路、香港道、科倫坡道、愛丁堡道、倫敦路。

五大道一角

五大道歷史建築

五大道內的巷子和居民

1911年辛亥革命後,許多清朝皇親國戚、遺老遺少從北京來到天津租界寓居;另外許多富賈鉅商、各界名流、紅角、北洋政府時期的要人野曾在此留下過足跡。他們把天津視爲建立公館和別墅的理想地點,因爲天津靠近他們居住的京城,交通甚爲方便。一些北洋政府內閣包括總統、總理、總長、督軍、省長、市長等各界名流人士百餘人下野後在此寓居。

五大道成爲“國中之國”是因爲社會與朝政更迭變幻,租界成了政治的避風港,而且天津得地理、交通與海關之利,充滿了商機。各種要人及富人擁入津門。

與此同時,伴隨着租界的發展,國外的金融業也在天津落了腳。這也形成了現在天津最爲壯觀的解放路建築風貌。

解放路,金融界的風水寶地

解放前,解放路被稱爲天津的“華爾街”,的確,只要你踏進這片土地,你就會感受到金錢所帶來的氣勢。羅馬式、哥特式、日耳曼式、俄羅斯式等古典歐陸風格建築紛至沓來。氣派的建築,古典的韻味,讓你彷彿感受到當時這裡繁榮的景象,感受到金融富賈們在這裡高談闊論,指點風雲。

解放路在清末的時候叫做中街,因爲臨近老龍頭火車站(天津站舊稱)和海河碼頭,成爲了外國金融家虎視眈眈的風水寶地。1882年英國匯豐銀行率先在這裡破土興建,法、德、意、日、俄緊隨其後,開設了華俄道勝銀行、麥加利銀行、正金銀行、中法工商銀行等,逐漸成爲外國銀行的集中地,一幢幢豪華的洋樓象徵着外國金融資本在天津的增長。

去往解放路的街上

解放路的歐式建築

解放路中國銀行

解放路中國銀行

中國銀行的高大廊柱

3名男子從歷史建築街區走過

古建築與新建築同在一起

解放路的建築

建國後,中街更名爲解放路。以前各國的銀行、金店銀號、證券交易全部撤出取消。之後,中國的各大銀行入駐,如今走在解放路,你可以看到一幢幢異國風采的建築上掛着中國銀行、中國農業銀行、中國郵政儲蓄等醒目的銘牌。

其實要感受天津的老建築,最有味道的還不是五大道,而是解放路的這些氣派的建築。整齊的廊道,高大的柱子,真正有置身國外的感覺。很多遊人在這裡留影,也有很多新郎新娘在這裡取景拍攝婚紗照。

這裡雖然也有一些遊人,但是還不是旅遊區,還沒有被大量的旅遊染指,沒有商業化的東西。不像接下來會講到的意大利風情街和古文化一條街。

意大利風情街,靈魂與軀殼的嫁接

意大利歷史上並不是一個那麼善於侵略的國家,不過搭乘着世界大戰的便車,也來中國掃蕩了一把。其在中國乃至國土之外的唯一一處租界,便是天津的意式風情街。這也是亞洲唯一一處具有意大利風格的大型建築羣。這個在藝術上更加擅長的國家,把意式特有的文藝、高貴、典雅的建築特點帶進了這麼一個東方古國

歲月流轉,東方古國本土原有的特色漸漸在消失殆盡,慢慢被現代化冰冷建築所代替,反而是外來的意式建築得到了政府規劃部門的大力保護,把這裡建成了意大利風情旅遊區。想當初負責意租界規劃和建設的意大利人費洛梯,絕對不會想到他在別人國土上建造的房子那麼的受到當地人的寵愛,絕對想不到這裡會成爲遊人熙熙攘攘的街區。

去往意式風情街的路上,解放橋,與現代化高樓

歐式的雕塑與現代化的大樓

意式風情街熙熙攘攘的遊人

意式風情街萊茵河餐廳

意式風情街餐廳的食客和駐唱歌手

走在意式風情街上,你可以在馬可波羅廣場上看到意式的噴泉,在街道旁看見文藝復興時期的雕塑,還有意式的建築。但你也可以看到中國人售賣的意大利手工冰淇淋被擠滿的遊人瞬間搶光,看到街道上擺滿的桌子上坐滿了或是興奮或是發呆的人羣,看到寫着“意大利人餐廳”、“塞納河法國餐廳”等字樣的餐館卻盡是中國廚子在掌勺,看到那些多半是從義烏批發過來的旅遊紀念品店裡擠滿了人在認真的挑選,聽到餐館駐場歌手在哼着中國的流行樂曲或者發音彆扭的英文歌。

這就是意式風情街,一個意式的軀殼還在,卻充斥着各種山寨文化的地方。類似的地方可以在北京的後海找到,可以在成都的寬窄巷子找到,還可以在鳳凰的吊腳樓找到。人們把各種原有的本土文化趕走,嫁接着一種叫做小資的東西。

隨後的天津古文化街,還是一筆帶過吧,就是類似於北京的前門的地方,不去也罷。

海河邊的雕塑

五大道、解放路、意大利風情街,如今成爲了旅遊者們津津樂道的地方。在我們讚歎這些饒有風趣的異國情調建築的時候,卻忘記了背後那段血雨腥風的殘酷。留下的外國建築並不是恥辱,它們正是這些創傷所產生的傷疤,銘刻着天津的過去,那是一枚崇高的勳章。然而這枚勳章只是被懂他的人默默收藏,不懂的人只是消費者他們的外表。就像那位隱忍的將軍,不知道的人以爲他就是一個風趣的市井小民,知道的人一定會投來敬仰的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