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動物園大猩猩自虐事件爆了:這個時代,瘋掉的到底是誰?

這兩天,上海動物園上熱搜了。

原因是園內的大猩猩像發瘋了一樣,瘋狂地撞擊玻璃。

據視頻拍攝者稱,估計是有人一直拍打玻璃,或者做了什麼冒犯猩猩的動作,導致猩猩被激怒。

狂躁的猩猩不停衝撞玻璃、轉圈、拍手,看着讓人難受。

然而,這幅狂躁不安的畫面,落在許多遊客眼裡卻成了一種表演。

遊客們指着發狂的大猩猩,嘻嘻哈哈笑個不停。

這一幕,刺痛了無數網友的眼睛。

“感覺大猩猩好可憐,被困在籠子裡還要被氣。”

看到這裡,讓我想到了之前一些壓抑的新聞。

一網友在逛昆明動物園的時候,看到一頭黑熊不停重複搖頭動作。

當時他不明白爲什麼,旁邊路人說這是黑熊在表演。

那位網友信以爲真,就把這一幕拍攝了下來。

後來他明白了:

原來,那頭黑熊不是在表演,而是已經瘋掉了。

而另一位遊客拍下的這頭大象,也和上面的黑熊一樣,一直在重複着原地踏步的動作。

遠不止它們,每一個動物園裡被關久了的動物,有許多都會出現嚴重的“刻板行爲”。

有的不僅僅是刻板行爲,更是會出現一些自殘行爲。

一位遊客在湖北襄陽動物園,拍下了一頭母獅的瘋狂舉動。

它不斷撕咬自己的後腿,直接咬得鮮血淋漓,血肉模糊。

而園方負責人卻這樣說:

這頭母獅最近患上了人類灰指甲的病,這纔會出現狂躁情況。

獅子得了灰指甲?

真是難爲園方了,能想出這麼個答案也是不容易。

兩年前,微博有個話題叫“拯救小象莫莉”。

小象莫莉出生於2016年。

因爲性格溫順,眼眸乾淨,被遊客稱之爲“象公主”。

然而,這頭昆明動物園的網紅小象,卻在2018年被調離昆明動物園。

下落不明。

2022年,有博主在河南焦作某動物園意外發現莫莉。

它正在給觀衆表演吹風琴。

乍一看,莫莉玩得好像很開心。

其實不然。

有人曝光了非常殘忍的一組畫面:

小象每次訓練的時候,腳上都會套着繩鏈。

時間久了,腿部的肉已經裂開。

爲了討好觀衆,它還要被迫學會直立行走和倒立。

一旁馴象師手裡拿着一個彎鉤,只要小象動作不標準或者不配合,就會遭到象鉤的反覆捶打。

小象表演過後,會被關進一個很小的象舍。

沒有任何自由。

鏡頭前,它絕望的眼神深深刺痛了網友。

這還是當初那個眼神乾淨明亮的莫莉嗎?

還有一位網友,某天帶孩子去動物園。

在動物園的一個角落裡,她看到了一隻棕熊。

棕熊被關在不到3平方米的水泥地面上,雙眼呆滯無神,身上髒兮兮的,瘦得嚇人。

它不停用頭去撞牆,直到頭上的毛髮隱隱透出血紅色後,才癱坐在地上。

那位網友看到這一幕後,一股難以言喻的絕望感浮上心頭。

當她回過神,才發現自己不知道什麼時候哭了。

從那之後,她再也沒帶自己的孩子去過動物園。

在網上看到過這樣一句話:

“我曾經看到一隻大黑熊,眼神沒有一絲兇意,趴在水泥地面上吃自己的大便,那種感覺真的太壓抑了。”

別說是看了,只是聽到這樣的描述,都覺得無比壓抑。

看完上面的動物,很多人可能會感到懷疑人生:

動物園存在的意義到底是什麼?

什麼時候,動物園才能成爲不是花錢看動物的地方,而是學會看待動物的地方?

你別說,這樣的動物園,在中國還真有。

南京紅山森林動物園,被稱爲全國最特別的動物園。

你來了之後,可能逛一圈什麼動物都見不着。

爲什麼呢?

因爲這個動物園的設計,不是爲了遊客更方便觀賞到動物,而是儘可能地還原動物們的生活環境。

那些膽小的動物會躲在叢林中,遊客們自然就啥也看不見。

但是來到這裡,你一定能遇到其他地方看不到的驚喜。

動物們的眼神是這樣的:

眼睛很亮,像是會發光。

在這裡,你能看到豹子動作矯健地爬樹,黑狼炯炯有神地潛伏在水邊,準備伏擊喜鵲;

你甚至還能親眼看到懷孕的動物挖坑打洞,把崽子生在裡邊。

你聽說過動物園的動物還能旅遊嗎?

紅山森林動物園,考慮到動物在一個地方住久了會抑鬱的問題,於是設計出了一個搬家管道。

在飼養員的引導下,動物能夠穩穩通過管道,去不同氣候的場所。

紅山森林動物園,還給大象製造出了一塊沙子區域。

夏天,大象可以躺在沙灘上曬日光浴。

曬完之後,再回到遮陽傘下美美沐浴沖涼。

紅山森林動物園每個場館的科普板、標識語,都是工作人員自己畫的。

不同的場館有不同的風格,但他們有一個共同之處,那就是人情味。

每隻動物的介紹都非常生動有趣,比如有隻叫小黑的狼,動物園是這麼介紹它的:

“曾得罪過狼後,現在夾着尾巴做狼。”

對於禁止拍玻璃,園區是這麼提示的:

紅山森林動物園,真就做到了你不是花錢來看動物的,而是學會看待動物的。

那些在動物世界裡才能看到的野生動物精彩瞬間,在南京紅山森林動物園時刻發生着。

這裡的動物,跟傳統動物園裡面呆滯驚恐的動物,完全不一樣。

這裡更沒有動物表演,甚至連售賣飼料也被禁止。

動物們,甚至有不被人類找到的自由。

寫到這裡,我想到了一句話:

動物園本就該是一個動物幸福,人類善良的地方。

其實,十幾年前的紅山森林動物園和其他動物園沒什麼不同。

需要表演,或者是討好遊客。

變故發生在2008年。

這一年,動物園來了一位新園長,他叫沈志軍。

剛來的時候,他謹言慎行,不敢出錯。

一年後,他發現這裡的動物並不快樂。

直到今天,他都記得一個小細節:

一批被困在狹窄籠子裡的狼,跟他的眼神對視時,眼神竟然透露的是膽怯和呆滯。

那些狼只看了沈志軍一眼,就趕緊把目光移開了。

這讓沈志軍心頭大震。

一頭猛獸,怎麼可能會有這樣的眼神?

那一刻,他瞬間覺得,這裡不是裝載生命的地方,而是一個活標本展覽現場。

於是,他開始了自己的改造計劃。

充分利用每一寸土地,爲動物們打造舒適的生活環境。

除了外部環境的改造,沈志軍更看重的是改變公衆對待動物園的觀念。

於是,這座動物園有了一個很了不起的標籤:

它是中國第一個取消動物表演的動物園。

後來,乾脆連售賣飼料也被禁止了。

門票40元,更是多年不曾改過。

可動物園最盈利的項目就是動物表演,只靠40塊的門票,根本無法支持沈志軍改造場館、增加設施。

更糟糕的是,受疫情影響,僅2020年這一年,紅山森林動物園就虧損近3000萬元,佔往年收入的40%。

沒有遊客,失去收入,發不出工資,員工也走了大半。

眼看動物園各方面的運營都亮起了紅燈,但沈志軍依然咬牙堅持。

他說,在我心中,遊客來到這裡不是參觀的,而是到動物的家裡做客的。

無論如何,必須以動物爲先。

爲了維持運營,他想了很多創收手段。

把考拉、長頸鹿、小熊貓等明星動物的生活通過直播來展示,然後在直播間附上捐款鏈接,還有云收養。

網友通過花錢認養動物,可以獲得動物的獨家資訊以及近距離接觸的機會。

後來,還把大象的糞便做成了有機肥料,掛上了購物車。

可是,這些還是不足以支撐一個龐大的動物園。

最困難的時候,整個動物園的賬上只剩五十多萬了。

這筆錢單拎出來感覺很多,可作爲一整個動物園的伙食費,又能堅持多久...

即便如此,沈園長寧可暫緩自己和員工的工資,也要保證動物飼料的供應。

他甚至自掏腰包給動物買最新鮮的食物。

有的員工能理解,有的員工則是大罵之後拂袖而去。

2020年8月,實在走投無路的沈志軍給南寧市長寫了一封信。

半個月之後,他真的拿到了400萬的應急資金,主管部門也撥來了300萬的救命款。

沈志軍,這纔算是勉強緩了過來。

與此同時,他在各大場合演講,不斷宣傳紅山森林動物園的經營理念。

終於,這個動物的烏托邦出圈了。

南京人開始把紅山動物園叫做南京迪士尼,把它列爲南京必去的景點。

遊客來到這裡,能感受到的不只是遊覽,還有生命的溫暖。

熊館外,有一張特別的告示,用白紙黑字,紀念着一隻33歲的熊熊的離去。

其中有句話讓人深感觸動:“我們仍記得,老馬第一次進入熊館外場探索時,正是美好晴朗的春天,老馬坐在油菜花旁,擡頭打量着飛舞的蝴蝶。”

薄薄的紙張,承載的卻是一羣生命對另一羣生命的尊重。

這一刻,我想起了沈園長曾經說過的那句話:

“當那個動物朝他走來,充滿了自信,渾身乾淨又漂亮的時候,他們就能感受到,這就是動物園應該給公衆的東西。”

紅山的動物,有不被人看到的權利。

寫到這裡,我明白了這家動物園,爲什麼會被稱爲“全國最好的公立動物園”。

我由衷希望,像紅山這樣的動物園能夠多一點,再多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