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觀所戶外教室 帶孩子走出去

法務部少年觀護所3日舉辦「戶外教室暨大地裝置藝術」發表會,在所內打造室外造景藝術,作爲少年收容人的戶外教室。(許哲瑗翻攝)

臺北少年觀護所3日舉辦「戶外教室暨大地裝置藝術」發表會,展出公益團體在所內打造的地景藝術,結合農耕社會水牛穀倉等象徵,作爲收容人另類的戶外教室;所長龍泉表示,收容少年多有過胖、注意力不集中及躁鬱等問題,透過造景藝術帶領孩子翻出高牆,走出戶外,盼能提升學習力。

活動新北室內管弦樂團北新管弦樂團演奏「永遠的福爾摩沙」揭開序幕,臺下聽得如癡如醉,收容人也合唱「四季紅」並舉辦班級合唱比賽,最後志工帶領收容人認識新打造的地景藝術,瞭解臺灣傳統農業生活

內政部長夫人張錫月出席並表示,在美的環境中學習,能減輕收容人面臨的躁鬱、不安等問題,感謝少觀所爲孩子的努力;新北地檢署檢察長朱兆民則說,傳統文化隨着文明演進不斷消逝,地景藝術結合土城地區發展,深具教育意義

所長張龍泉介紹,造景藝術由臺灣建築協會邀集大安高工學生髮揮所長,以早期農耕社會「春生夏長秋收、冬藏」爲主題,融入水牛、穀倉及水車等象徵,讓收容人體認「粒粒皆辛苦」,手中捧着一碗看似平常的白飯,背後是由多少農夫心血累積,盼能喚起孩子感恩之心,面對挫折重新出發。

「上課變得好舒服!」孝班阿齊說,過去因爲不喜歡讀書偏路不料來到少觀所後又是在教室上課,總是胡思亂想,用了十分的力才控制自己坐好,現在能到戶外上課,比較能記住志工說的話,身體也舒服許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