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子化威力在後頭 2070年工作年齡人口腰斬剩776萬人

少子化發威,我國工作年齡人口(15-64歲)今年預估有1630萬人,2070年將大降至776萬人。(達志影像/shutterstock)

國發會今公佈最新「2022年至2070年人口推估報告」,我國人口紅利將於2028年結束;而少子化威力在後頭,我國工作年齡人口(15-64歲)今年預估有1630萬人,在持續遞減下,2030年工作年齡人口降爲1507萬人,2070年將再降至776萬人,減少幅度超過一半以上。

此外,工作年齡人口結構也同步趨高齡化,45-64歲中高齡者佔工作年齡人口之比率將由2022年43.3%,提高至2070年48.8%,顯示未來我國工作年齡人口將近一半爲中高齡者;國發會副主委遊建華表示,這些指標都是警訊,當工作人力出現缺口,各部會必須密切關心、超前部署來因應。

少子化的問題不僅只工作人口減少,扶養比也產生急劇變化;遊建華舉例,1980年平均15爲青壯年(生產者)扶養1名老人,2020年降至4.0:1,到了2070年卻降至平均1.1名青壯年,要扶養1名老年人口,扶老負擔持續加重。

國發會人力發展處處長林至美也表示,幼年與老年人口將於2060年開始超過工作年齡人口,扶養比逾100,「較前次推估提前4年」,老化程度稍有增加。

林至美指出,最大的問題是臺灣總生育率太低、1.0人以下,全世界敬陪末座的就屬臺灣、南韓,日本雖然是超高齡化社會,但近年來總生育率也回升到1.3人以上,歐美國家也有1.5、1.6人的水準。

臺灣幼年人口急遽下降,我國目前工作年齡人口占總人口比例目前還有7成左右,與主要國家相比仍處於高峰,但少子化的關係,像今年虎年新生兒僅13萬多,未來工作年齡佔比的下降速度,將快於其他主要國家,到了2070年只剩47.8%,將比美國、德國甚至日本還要低,上述國家的佔比都還有5成以上水準。

面對人口課題,林至美表示,將提高生育率減緩人口老化速度,開發高齡及女性人力資源、鼓勵產業轉型、加強移民等政策方向來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