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評/無緣RCEP 臺商的替代選擇

旺報社評

《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今年元旦起生效,區域內90%以上貨物貿易將逐步實現零關稅。臺灣無緣加入,但企業不能坐以待斃,大陸正積極打造的西部陸海新通道,並對外商提供政策優惠,臺企應可抓住機會前往投資,以享受RCEP關稅及原產地規則優惠。

西部陸海新通道的戰略

大陸大力構建的西部陸海新通道,將對大陸西部地區、東協、以及「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地區甚至全球產生深遠影響。西部陸海新通道原本是大陸與新加坡戰略性互聯互通示範項目的重要組成部分,該通道以重慶爲運營中心,以大陸西部省分爲關鍵樞紐,利用鐵海聯運列車、跨境公路班車、國際鐵路聯運等多種運輸方式,透過廣西北部灣等沿海沿邊境海關,通達新加坡等東協國家主要物流樞紐,運行時間比經東部地區出海節省10天左右。新開通的雲南至寮國的中老鐵路,就是西部陸海新通道的一個縮影。

西部陸海新通道從2017年4月啓用至今,已從最初覆蓋大陸西部4個省區市,擴展至廣西、雲南、陝西、貴州、新疆等西部13個省區市,列車累計發車1萬4000車次,與全球100多個國家、300多個港口通航。

根據大陸官方的總體規畫,西部陸海新通道的戰略定位是推進西部大開發,形成新格局的戰略通道,連接「一帶」和「一路」的陸海聯動通道,支撐西部地區參與國際經濟的陸海貿易通道,促進交通物流經濟深度融合的綜合運輸通道。因此,西部陸海新通道的戰略意義遠非侷限於大陸西南,未來甚至對全球都將產生影響。

第一,從地理位置上看,西部陸海新通道位於大陸西部腹地,北接絲綢之路經濟帶,南連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並銜接長江經濟帶,不僅在大陸區域協調發展格局中處於重要戰略地位,對於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的穩定和發展也具有重要意義。尤其在疫情仍不斷蔓延的情勢下,全球航運延宕問題短期內難以有效解決,西部陸海新通道的建設是長遠之計。

第二,西部陸海新通道的初衷,在打通大陸西部與新加坡等東協國家的貿易通道,在RCEP已生效的情況下,大陸在通道建設中強調的積極參與周邊國家物流樞紐點建設、加強與新加坡等東南亞重點港口連動發展、拓展東南亞腹地物流服務網路等,不僅對基礎設施建設相對薄弱的東協各國具有積極意義,對於在東南亞投資的跨國企業包括臺商亦是利好。

提供臺企更多政策紅利

第三,在大陸實現共同富裕的目標中,解決東西部地區發展不平衡是重中之重,按照大陸「要想富,先修路」的習慣,西部陸海新通道對於西部大開發的戰略升級不可或缺。而在開放、優惠的政策扶持下,西部地區也將釋放出更大的消費能量,爲外商公司、臺企深入大陸西部提供更廣闊的市場。在經過前幾輪的西部大開發之後,西部省分的基礎設施、經商環境、勞動力素質、社會治理都有明顯提升,有利於擴大投資。

對臺商而言,首先可調查評估西部陸海新通道對建構更高效便捷且成本更低廉的物流網的作用。西部陸海新通道對接「一帶一路」,可以全面貫通中巴、孟中印緬、新亞歐大陸橋、中國─中南半島、中國─中亞─西亞等國際經濟走廊,無論是在大陸中西部建廠,還是響應新南向政策投資東協國家,臺企都可善加利用。

其次,臺商可在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本身尋找商機,預期《西部陸海新通道「十四五」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建設方案》中的項目,將引進更多社會資本參與建設,臺商在建材、機械、化工、工程、環保等領域優勢明顯,實大有可爲。同時,由於西部陸海新通道也關聯東協多國,臺企亦可到東協國家投資物流樞紐點建設、冷鏈物流基地等。

新一輪西部大開發也爲臺企提供更多政策紅利。大陸在中西部地區增設自貿試驗區、綜合保稅區等,爲包括臺商在內的外資產業轉移西部搭建了平臺。比如在農業領域,西部地區有2個海峽兩岸農業合作試驗區、5個臺灣農民創業園,這些平臺在土地審批、項目立項、貸款等方面將給予臺商更多優惠。

RCEP區域經濟整合佔全球GDP約3成,涵蓋逾22億人口,臺灣無緣加入,但臺商可以善用西部陸海新通道的機遇參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