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遺漏個案增多 專家推千人抗體調查

「0+7」自主防疫新制昨上路,專家提醒,未來社區遺漏個案將增多,建議政府推動千人抗體調查。圖爲臺北市中正紀念堂車來速篩檢站17日啓用,一位小朋友等待篩檢時,與家長互推打發時間。(鄧博仁攝)

「0+7」自主防疫新制昨上路,確診者同住家人如已接種追加劑,即可免除隔離,改採7天自主防疫,但遭到外界諸多質疑,指揮中心表示,政策改變的可能性不高,會一步步往前走,「0+7」是共存的其一步驟。專家則提醒,未來社區遺漏個案將增多,能有自然抗體不是壞事,但長者須儘速接種追加劑,同時建議政府推動千人抗體調查,若自然感染加上疫苗覆蓋率達到8成,臺灣就能重啓國門,與病毒共存。

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昨表示,「0+7」政策要改變的可能性不高,每次政策有變化都會隨時警盯,滾動式調整。調整法定傳染病分類的時機還未到,會一步一步往前走,「0+7」也是共存的其一步驟。

中國附醫感染管制中心副院長黃高彬表示,臺灣若要採取共存方向,「0+7」自主防疫新制是可行的措施,只是仍有一定的風險要承擔。最容易被感染的接觸者就是家人,採「0+7」的接觸者約有5%仍具有弱傳染力,「不會漏掉是不可能的,只是比例的問題」。

黃高彬認爲,當今社會以小家庭居多,與長輩有所區隔,這樣的家庭採取「0+7」較無問題,年輕人即便感染也多爲輕症,多幾個人感染,產生自然的抗體不是壞事。不過對長輩來說則不一樣,他呼籲民衆仍要鼓勵長輩施打追加劑,儘速提高保護力。

由於新制上路後,社區中遺漏的個案會更多,黃高彬建議政府針對不同地區、年齡的民衆進行千人隨機抽樣抗體檢測,得知實際的自然感染比例。目前新加坡自然感染比例爲2成,當地已解除各項管制,一旦臺灣自然感染加上疫苗覆蓋率達到8成左右,就有羣體免疫效果,屆時就可開放國門,旅客入境、國人返臺都免除檢疫,讓經濟復甦,與病毒共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