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信服李洋:未來的教育不再“唯分數、唯文憑”

2021金翼獎專訪:深信服科技李洋(來源:本站教育)

2021年12月22日,第13屆本站教育金翼獎頒獎典禮在本站北京研發中心盛大舉行,百餘名教育界人士齊聚一堂,圍繞“以初心 致未來”這一主題進行熱烈探討。在活動現場,深信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李洋接受了本站專訪。

本站教育:各位網友大家好,關注本站教育、關注本站教育“金翼獎”,現在做客訪談間的是深信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李洋。李總您好,請您和本站的朋友們打個招呼。

李洋:大家好,我是深信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李洋。

本站教育:首先恭喜深信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獲得“2021年度影響力教育品牌”獎項,您認爲深信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能夠在衆企業中脫穎而出靠的是什麼?

李洋:深信服成立於2000年,是專注於企業級網絡安全、雲計算、IT基礎設施及物聯網的產品和服務供應商,擁有深信服智安全、信服雲和深信服新IT三大業務品牌,致力於承載各行業用戶數字化轉型過程中的基石性工作,從而讓每個用戶的數字化更簡單、更安全。自成立以來,公司先後被評爲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下一代互聯網信息安全技術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廣東省智能雲計算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目前在全球有50餘個分支機構,員工規模超7000名。深信服堅持以持續創新的理念爲用戶打造省心便捷的產品,獲得了市場廣泛認可。目前,超過10萬家用戶正在使用深信服的產品。根據IDC數據,深信服VPN、全網行爲管理連續超過10年保持中國市場佔有率第一,下一代防火牆、桌面雲、超融合、EDR也均爲中國市佔率前三。

2020年11月,深信服產業教育中心宣佈成立,聚焦網絡安全及雲計算領域的教育、培訓、認證產品及服務。 產教中心成立有三個初衷:一個是產業需要,目前網絡安全、雲計算(含大數據/人工智能)的人才缺口都已經達到了百萬級以上;二是與高校互補,高校的重點在於培養能力和基本素質,但具體的知識和技能要持續學習,這方面企業可以發揮更大的作用;三是社會責任,深信服作爲國內深耕網絡安全和雲計算企業,應該回報社會,最好的回報方式就是投資科研和教育。爲此,深信服產業教育中心提供六大產品服務:校企合作、政企合作、技術認證、教育平臺、大賽競賽、人才基地。其中,深信服已與300+高校達成了校企合作,通過實驗室共建、專業共建、產業學院共建、實習實訓基地建設、師資培養、科研課題共研等多種合作模式,共同培養學生近30000人。深信服已爲超過100+企業提供專業諮詢服務及定製化人才培養解決方案,針對不同行業提供定製化的網絡安全及雲計算教學培訓、實戰環境、技術認證、教育展廳規劃等服務,實現對超2000名政企人才進行能力提升培訓。深信服技術認證是根據網絡安全和雲計算行業崗位的相關技能要求,制定符合行業用人標準的技術認證體系,實現行業首創將教育部“1+X”高級與技術認證A級以及合作伙伴PT1認證能力以及證書互認,實現“一考三證”,目前已有超過5萬用戶考取深信服技術認證。

未來,我們計劃在北京、深圳、鄭州、西安、成都、武漢、長沙等地佈局人才培養基地,將與各地政府合作,秉承產教融合、科教融合的理念,把人才培養、科學研究以及人才服務以產業爲導向緊密結合起來,從而有力地推動各地區域技術創新和產業轉型升級,服務區域產業及數字經濟發展。

本站教育:非常感謝您的介紹,也想問問您貴企業是如何在瞬息萬變的教育市場始終保持競爭力的?

李洋:我認爲,有四點特質非常重要,也是我們在競爭異常激烈的教育市場中始終保持良好的綜合競爭力的“秘訣”,即:“研發創新、產業視角、定製服務、人才閉環”。

重視研發:深信服一直高度重視研發,不斷加大研發投入,以構築公司核心競爭力。近年來,公司每年持續將年收入的20%以上投入研發。目前公司研發類人員佔比約爲40%,其中碩博學歷在30%以上。研發人員中,不乏來自北京大學、清華大學、香港科技大學、香港中文大學、上海交通大學、中國科技大學、中國科學院、華中科技大學、中山大學等頂尖高校的博士,以及業界資深的技術專家、架構師、工程師。他們組成深信服研發團隊,不斷推動着深信服業務的持續創新和快速發展。我們相信,只有不斷創新才能夠讓公司產品保持充分的活力與競爭力,尤其是在人才培養的過程中,更加需要以符合產業發展的視角來審視、創新教育產品,並且動態、同頻、持續的堅持做下去,不僅爲現在,更是爲未來培養優秀的複合型人才。

產業視角:產教中心是深信服人才培養戰略的核心組成部分。正是源於我們的“產業基因”及強大的技術支撐,同時又深度參與高校、政府、企事業單位的人才培養全過程,產教中心一方面洞察和適應產業技術發展趨勢,並且以此總結提煉新技術、分析新形勢對人才能力提出的新需求;另一方面也持續收集、整合、分析現階段人才培養、成長過程對“教與學”的新要求,將供給雙方的共性部分作爲新產品迭代與創新的“源頭”,形成產業核心崗位勝任力模型對人才的動態需求,經過科學、合理的教學設計轉化,最終形成產教緊密融合、校企協同合作的人才培養產品。

定製服務:深信服做教育,不僅服務於高校,同時也爲各地政府、企事業單位及全社會提供全方位、一體化的人才培養解決方案,並且遵循“千校千面、萬企萬方”的原則,爲不同的受衆羣體提供最適配的定製化教學資源,爲產業輸送多樣化的優秀人才。

人才閉環:產教中心擁有近300餘位特聘專家、四大類智囊團,包括由中國工程院院士、教育部及科研機構組成的特約顧問團,高校相關領域的學科、學術帶頭人組成的教育專家團,行業知名專家及領軍人物組成的產業專家團,產業資深技術工程師組成的技術專家團,一起來助力產教融合、人才培養項目的落地。在四大專家智囊團的指導下,產教中心開創性的提出了產業人才培養的“I-CIRCLE模式”,從教學平臺與課程研發,到人才認證與就業輸出,始終堅持人才培養標準與國內外網絡安全及雲計算產業用人需求動態同頻,從學開始、經歷實訓、測評、產學研用、競賽、認證,最後到高質量就業,形成人才成長閉環生態。

本站教育:今年金翼獎的主題是“以初心 致未來”,您覺得未來教育如何發展?

李洋:教育是民族振興、社會進步的重要基石。新時代新形勢,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對教育和學習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中明確提出:“建成文化強國、教育強國、人才強國、體育強國、健康中國,國民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達到新高度,國家文化軟實力顯著增強。”

爲了實現這一遠景目標,在“十四五”規劃中也從多個方面提出了對教育事業建設的規劃要求,例如:增強職業技術教育的適應性,深入對職業教育的改革創新,深化產教融合與校企合作,鼓勵企業深度參與高質量職業教育,大力培養技術技能人才;突出職業(技工)教育的特色,完善職業教育國家標準,推行推廣“學歷證書+職業技能等級證書”,探索中國特色學徒制;建設高質量本科教育,推進部分普通本科高校嚮應用型轉變;建立高等學校、職業學校與行業企業聯合培養“雙師型”教師機制;深化教育改革,發揮在線教育優勢,完善終身學習體系,建設學習型社會。

由此可以看出,未來我國高校在教學育人的過程中,勢必將更加積極、更加深入的“擁抱改革、擁抱產業”,形成政、產、學、研高頻互動,高校與產業、企業深度融合,發展多元化的辦學格局,鼓勵產業龍頭企業深度參與,作爲學歷教育的有效補充協同育人。

更重要的是,未來的教育,將更加註重“以學生爲中心,以多維度成長路徑爲目標,以支持產業發展爲導向,以人才高質量就業與職業發展爲閉環”,不再“唯分數、唯升學、唯文憑、唯論文、唯帽子”,對於學生的成長與成才的標準,將會是由教師、同學、家長、企業(HR、同事、領導)等多主體構建多元化的評價體系,更加客觀、全面的形成人才能力畫像,真正推動更多教育對象成才成長,創造更大的人才紅利,爲國家“十四五”時期數字化產業快速發展提供人才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