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心靈講師楊嘉慶、療愈鋼琴家周美君 同邀你藝術療愈饗宴

一凡心識內樂團團長周美君,與身心靈講師楊嘉慶共同分享藝術療愈饗宴。(戴志揚翻攝)

這不是生活形式的講座,而是心靈內觀的體悟,7月8日來一趟臺東,參與2023多元共融的「藝術療愈」系列活動,在臺東市一凡廳透過音樂視覺心象的藝術分享 ,才發現原來藝術也能夠很療愈。

一凡心識內樂團團長周美君表示,藝術療愈系列活動爲強化偏鄉文化資源,讓藝術活動不單隻在藝術殿堂舉行,2023多元文化參與共融的「藝術療愈」文化近用系列活動,第二場、第三場將於7/8在一凡廳溫馨登場,與你同心感受藝術療愈饗宴。

【藝術療愈】文化近用系列活動運用「藝術陪伴、心理支持、音樂輔療」的方式,設計出9場多重參與的藝術療愈饗宴。(戴志揚翻攝)

【藝術療愈】文化近用系列活動運用「藝術陪伴、心理支持、音樂輔療」的方式,設計出9場多重參與的藝術療愈饗宴。(戴志揚翻攝)

由文化部指導,國立臺東生活美學館主辦,一凡心識內樂團執行的【藝術療愈】文化近用系列活動,規劃以多元協力方式執行,結合在地公私部門、社福長照體系、社區培力系統、偏鄉學校與藝文工作者,以「參與式共融體驗及分享」、「跨齡、跨障別、跨域共學」及「偏鄉參與」爲計劃主題,運用「藝術陪伴、心理支持、音樂輔療」的方式,設計出9場多重參與的藝術療愈饗宴。

【藝術療愈】文化近用系列活動運用「藝術陪伴、心理支持、音樂輔療」的方式,設計出9場多重參與的藝術療愈饗宴。(戴志揚翻攝)

擔任【藝術療愈】系列活動的藝術顧問-前國立臺灣戲曲學院副校長、前國立臺灣藝術大學表演藝術學院院長蔡永文教授表示: 「藝術療愈」無關藝術展現能力,比起「藝術」本身,它更像是一種與自己內在對話與溝通的橋樑。從使用媒材開始,進行視覺心象的藝術表達,也可以反映個人的情感和狀態。「藝術療愈」強調的是「觀聽經驗與創作的過程」和「結束後的心得分享」。藉此抒發情緒,並在參與者的共感經驗中,獲得正向的心理支持。

周美君指出,此次【藝術療愈】以臺東三好「好山、好水、好空氣」爲設計理念,特別規劃延伸「身、心、靈」好好呼吸三部曲。從有形的「外在視覺」顯現,到無形的「內在識覺」的浮現,隱喻每個人的生命經驗就像是跨界演出一樣,從外在的「物件」觀看,到內在的「悟見」體驗。「看見」的概念已經從「眼睛」導向「耳朵」。而「聽見」,似乎又回到一個無聲的「中空狀態」,成爲覺察內在的「寧靜」的本身。

音感作畫時,鋼琴家演奏德布西的「第一號阿拉貝斯克」、德布西的「月光」與特雷內特的「四月巴黎」。(戴志揚翻攝)

周美君還表示,內在對話的觀聽經驗,一直是當代藝術表現的核心,持續不斷呼吸與滋養,像個不老靈魂在心靈深處的吟唱。一凡廳的核心精神,便是傳達母親的子宮,是我們生命裡第一座音樂廳的概念。不分族羣,我們共同的『母語』,應該是那「生命最初始的寧靜」。在傾聽中,傳遞愛的訊息,說出心裡話,讓我們重新獲得內在自由。

此次系列活動首場《藝術療愈的共感練習曲》,已於6/20(二)上午10:00 -11:30,在臺東縣私立家立立社會福利慈善事業基金會活動空間成功演繹。由藝術治療師謝湘蓁以「音樂沙遊」的方式,與一凡廳創辦人鋼琴家周美君一同帶引參與者互動對話。

在音感作畫時,鋼琴家演奏德布西的「第一號阿拉貝斯克」、德布西的「月光」與特雷內特的「四月巴黎」。在熟悉的樂聲響起時,讓在場作畫的參與者,觸動到內心深處的點滴,雙眼雖泛着感動的淚光,仍繼續在指尖下的沙遊中釋放情緒的出口。也有參與者表示,被主視覺的「心靈會客室」的客廳意象深深吸引,喜歡在那安定與希望微光的角落,坐上好唸的意識魔毯,乘風一趟舒暢的內在旅程。

接下來的兩場活動,將於7/8於一凡廳舉行。邀請演講超過3000場的超 級王牌身心靈講師楊嘉慶與療愈鋼琴家周美君,藉由精選懷舊老歌與經典古典音樂的賞聆,用互動講彈方式,分享音樂療愈帶來的正能量與內在效應,並讓參與者也能抒發心聲,創作團體傾聽的共感療愈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