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中通道主線今貫通 工程技術創下多項「世界之最」

深中通道主線今貫通,工程創下多項「世界之最」。(深中通道微信公衆號)

據央視新聞消息,今天(11月28日)上午,深中通道海底隧道實現貫通,這也標誌着深中通道主線正式貫通。深中通道全線將於2024年6月開通,屆時深圳市和中山市的行車時間將由2小時縮短至30分鐘以內。

據界面新聞報導,深中通道是連接深圳市至中山市的跨海通道,北距虎門大橋約30公里,南距港珠澳大橋31公里,是集「橋、島、隧、水下互通」於一體的跨海集體工程,全長約24公里,採用西橋東隧方案,其中橋樑部分長約17.1公里,海底隧道部分長約6.8公里,是當前世界上建設難度最高的跨海集羣工程。

深中通道地處粵港澳大灣區核心區域,是大陸國家重大工程、粵港澳大灣區核心樞紐工程。

深中通道先行工程西人工島於2016年12月28日開工。全長6845米的深中通道海底隧道,是世界上最長、最寬的海底鋼殼混凝土沈管隧道。雙洞雙向8車道,設計速度100公里每小時,設計使用年限爲100年。

其中,全長2826米的伶仃洋大橋作爲深中通道全線的關鍵控制性工程,創下了「多項世界之最」。首先,伶仃洋大橋主塔高270米,相當於90層樓的高度,是目前世界上最高的海中橋樑主塔。

其次,伶仃洋大橋是世界通航淨空最高的海中大橋,伶仃洋大橋橋面距離海平面高達91米,相當於30層樓高,主航道可以通航30萬噸的船舶,船舶的通航淨空達76.5米,可以通航像愛達魔都號等超大規模船舶。

同時,伶仃洋大橋是世界最大跨徑全離岸海中鋼箱梁懸索橋,大橋主跨達1666米,加上兩邊的邊跨,總跨達2826米。

此外,伶仃洋大橋單個錨碇重約100萬噸,面積相當於17個國際標準籃球場,是當前世界上最大海中錨碇。由於身處珠江口颱風頻發區,伶仃洋大橋大跨整體鋼箱梁懸索橋的顫振臨界風速,提高到世界最高的88米/秒,能抵禦17級颱風。

伶仃洋航道是世界最繁忙的航道之一,每天通航的船舶的數量超4000艘,未來還將滿足30萬噸散貨輪和3萬標箱貨櫃船的通航需求。

目前,深中通道全線正在進行機電、消防、交通安全等設施設備安裝,預計於2024年6月具備通車條件。通車後,深圳和中山的行車時間將從目前的約兩個小時縮短至半小時以內,日通車量預計將達到10萬車次。

目前,珠江口東西兩岸目前日均交通量達30萬車次,跨江通道包括虎門大橋、港珠澳大橋等,車流量基本接近飽和。在清明節、大陸十一假期等節假日或是發生交通意外時,跨江通道將出現嚴重交通擁堵。未來,深中通道的建成通車將極大緩解珠江口兩岸交通現狀。

同時,深中通道是連接廣東自貿區三大片區、溝通珠三角「深莞惠」與「珠中江」兩大功能組團的重要交通紐帶,是粵東通往粵西乃至大西南的便捷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