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話》蘇聯嚴密殘酷的控制──關於中國空軍抗戰記憶之8(朱力揚)

1941年,空軍第一大隊大隊長顧兆祥(圖中穿長袍者)因爲和蘇聯的總顧問爭論有關外蒙古、新疆的問題時,語出不遜,而被顧問一狀告到蔣介石。蔣爲了安撫蘇聯顧問,象徵性的將顧兆祥關禁閉數日。出關的那一天,三期部分同學特別隆重的列隊接他出來,爲他洗塵,併合影留念。當時中國空軍的大隊長都是由照片中這些三期的同學所擔任;可說是戰鬥部隊的中堅領導,然,同期同學卻已經犧牲了一半。不久,空軍悄然的開始執行一項政策,就是逐漸將三、四期還在作戰的軍官調離作戰第一線,而調到指揮部參謀作業等非作戰崗位上;主要是考慮到這些人作戰經驗豐富,應該留下作爲空軍中、上領導幹部的種子。 (圖文:作者朱力揚提供)

●中俄空軍聯手,武漢會戰和日機作最後一拚

7月下旬,戰事漸趨不利,日軍已逼近武漢,這期間武漢的空襲已無法抵抗了,所以空軍方面又再準備空戰,以雪一月來所遭受的空襲恥辱;同時下令全國各處之驅逐機共30多架,集中到漢口的機場,計有E—15、E—16、霍克III、英式的格機,再加上俄員機共50多架。集中之後,經過數日作戰方略的研究,便開始等待再來一次的大決戰了。結果8月3日發生大規模空戰,我機10餘架被擊落,敵機亦損失13架。其中俄員隊損失最大,心中頗爲不滿,指責鄭少愚領軍的7架霍克III作戰不力。至此,中國作戰的飛機差不多都打光了,第四大隊遂於8月9日赴梁山,並於9月21日再赴蘭州接收蘇聯飛機。

●俄員地面工作人員效率,倍受佳評

歷次中國空軍接收飛機時,地面飛機之裝配及一切工作皆由俄員負責,中國飛行員只負飛行的責任。新疆甘肅各地因機場沙土太多不良,故俄員每於起飛前即將飛機迎風而停放,齊備再將機場壓平。俄員之工作效率極大,凡至哈密人員莫不稱讚。

但由哈密至蘭州延途各站,所有油料、補給,都由蘇聯從哈密用車隊運來,因而,各站除中國設有站部之組織外,另俄員也設有站部組織,地面之補給與指揮權力均在俄員手中,中國人只不過擺個樣子而已。在國境內有此現象,令飛行員看了相當的生氣。由於沿途各機場地處荒涼的沙漠,缺乏飲水及食物,所以每架飛機飛出哈密時,都要備足水瓶、糖果及食物。飛行員於接機途中目睹邊垂之荒涼景況,也有甚多感慨。

●中國飛行員對俄員的表現的表現褒獎不一

曾和蘇聯志願隊一起作戰的中國飛行員根據自身的經驗,對俄員的表現褒獎不一。張光明和蘇聯志願隊於漢口及南昌曾經一起共同作戰過幾個月,他個人的觀察是:到底是幫別人打仗,所以沒有拚勁,同時他認爲蘇聯飛行員的訓練不夠。

龔穎澄在他的日記中也數次批評蘇聯飛機避戰,同時也記載了1938年5月21日,蘇聯志願隊9架SB轟炸機,在出任務後全部迫降於田野。

但羅英德根據他和他們數月的相處,對他們的評價卻頗爲正面;認爲他們在1938年二一八、四二九以及五一三的空戰打得都不錯。

●蘇軍政委槍斃飛行領隊

1938年2月23日,俄機偕同中國空軍轟炸臺北機場,達成任務飛進福建海岸線後,由羅英德伴飛返南昌機場。此時甫下飛機,正欲脫下飛行帽往隊部方向走去時,羅突聞兩聲鎗響,回頭一看,親眼目睹俄籍轟炸機領隊被一名機械師開槍射殺,屍體被拖出去掩埋。

當天參加轟炸任務的王世籜(羅的三期同學)稍晚纔到達,沒有看到這件慘劇。羅告訴他這件事,他說:有這種事?隨後羅英德向駐在機場的俄國顧問反映機械師槍斃領隊一事,他竟漫應了一聲,說:「你不要管!」。羅英德問他爲什麼?他說:他不小心,話講得太多了!羅英德又向駐在機場的航委會第一路司令張廷孟報告這件事,張也叫羅不要管這件事。

當天晚上回到寢室後,羅又向波羅蓋維遜斯基探問,波氏只做了一個手勢,應了一聲:「噓!」,不再講話。據羅英德所憶,當時俄員隊的飛行員都不是共產黨員,他曾經向俄員隊飛行員探詢誰是黨員,但沒有人願意回答。

●張光明對蘇聯嚴密、殘酷的控制,有類似的觀察

抗戰前半段時期和蘇聯飛行員有過數段接觸的張光明,也有着類似的經驗。他在接受傅中先生和作者的口述訪問中,有着以下的一段談話:「蘇聯志願隊的人員和中方人員私下絕對不接觸。當我們一同在漢口作戰的時候,他們只有一個人講話,就是那個政委;別人就像啞巴一樣,絕不開口,更不敢和你接觸。在南昌作戰的時候,天氣非常的熱,中蘇飛行員睡在同一個大廳裡。即使天氣再熱,他們從來不和我們同時一起在泳池游泳,私下也絕對不會和中國人在一起。在哈密接收蘇聯飛機時,雖然和蘇聯的飛行員住在一起、一起用餐,但彼此從不交談。早上洗臉、刷牙的時候,即使用同樣一個水龍頭,他們也只是飄你一眼,什麼話都不講。你和他打招呼,他也沒有反應。

筆者合理的推測是:如果任何蘇方人員和中方有過多的私人接觸,都有被處死的風險。

●日蘇諾門罕衝突後,蘇聯空軍志願隊逐漸離華

蘇聯空軍志願隊於1939年後就逐漸退出中國的戰場,繼而,自1940年6月以後,除少數顧問人員,蘇聯作戰飛機及飛行員,大致已全部撤離了中國。至終,1941年4月,日蘇簽訂了互不侵犯條約,使得蘇聯不久得以將防日的西伯利亞遠東軍,班師回防;抵抗入侵的德軍。另一方面,日本得以全力策畫偷襲珍珠港,繼而發動太平洋戰爭。

值得玩味的是:即使在日蘇簽訂條約後,蘇聯仍然在新疆伊犁維持一個空軍伊犁教導總隊,合作訓練中國的飛行員。但據張光明回憶:成效不是很好,1944年,蘇聯煽動新疆自治,教導總隊中方人員以近似逃難的方式,逃回成都。

1941年4月13日所簽訂互不侵犯條約,由蘇聯人民委員會主席兼外交人民委員莫洛托夫與日本外相松岡洋右在莫斯科簽署,條約有效期爲5年的條約,於同年4月25日起生效。(圖文:作者朱力揚提供)

(全文完)

(作者着有《中國空軍抗戰記憶》一書)

【未完待續,朱力揚專欄每週一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