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博覽】與高加米拉戰場不期而遇

我探訪古戰場前一般都會預先計劃:要去某個國家或地區前 和紀念碑,到時候預留時間按圖索驥地踏 , 會在網上找到具體地點勘戰場地理。可能只有亞歷山大大帝的高加米拉戰場是不期而遇,雙腳踏在當年的戰場上時仍然毫不知情,直到同行的導遊提及“這一帶就是高加米拉戰場,亞歷山大的偉業之一”才驚醒,到處去找有沒有紀念性的建築,卻見四野茫茫,礫石遍地,不用說紀念碑,方圓數公里之內甚至找不到像樣的建築物。

高加米拉地區唯一站立的中世紀宣禮塔,這個建築比高加米拉戰役晚了一千多年。

01

在軍警保護下進入高加米拉

那是2014年春天,我跟着一個英國的探險旅行社組織的旅行團,一行十人,在政府軍警車和機槍的保護下游歷伊拉克。周邊局勢已經開始不太平靜了,我們不得不臨時取消參觀亞述古城和尼尼微的計劃,當地政府爲了向外界展示豐富的古蹟旅遊資源,吸引國際遊客,還特別安排軍政首腦接見我們,全程有電視臺採訪和錄像,並派出10名帶着AK47突擊步槍的保鏢分乘兩部皮卡護送,其中一輛皮卡頂上還架着輕機槍!同年5月伊斯蘭國在這一帶大舉起事,短時間內政府軍潰散,我們才知道這些擔任護衛的軍警都是銀樣鑞槍頭,當時一旦碰上恐怖分子,這些人根本不頂用的。現在想來,當時我們的確是深入險地,一旦出事後果不堪設想。但我們當時不知道這些呀,就在武裝保鏢提供的虛假安全感支撐下,還是探訪了北部薩達姆的故鄉提克里特,亞述古都尼姆魯德,直到國中之國庫爾德區。傻人有傻福:我們不但一路平安無事,而且看到了燦爛的古代亞述文明遺蹟,後來幾年伊斯蘭國佔領這裡,大肆破壞和倒賣古蹟。今年有朋友再去同一地區,卻再也看不到當時我們親眼所見的那些古代遺蹟了。

護送旅行隊的警車,後排帶有機槍。

就在我們進入庫爾德區不久,停下來休息的時候,英國領隊傑夫不經意地提了一句:“這一帶是亞歷山大大帝的高加米拉戰場。”高加米拉!西方軍事史上最偉大的將領的最偉大的一戰!我倒吸一口冷氣,急忙站起來環顧四周曠野,荒涼的礫石平原上回蕩着風聲和走私油罐車的引擎聲。

傑夫老先生當時已78歲高齡,數十次帶隊進入伊拉克,對當地風土民情極爲熟悉,我趕緊問他,周邊有沒有紀念碑一類可以憑弔的建築,老先生搖搖頭:“你記得前幾天在南部看到的巴別塔遺蹟嗎?年代太久遠了,像巴別塔那樣宏偉高聳的古代建築,而今都只剩下一個無法辨認的土堆。高加米拉戰場一馬平川,過了2300多年,你還指望能看到什麼呢?”

懂得軍事史的人如何能不知道高加米拉戰役呢?西方軍事歷史上有“四大名將”:亞歷山大、漢尼拔、愷撒、拿破崙。其中亞歷山大大帝征服地域最廣,平生未嘗一敗。而高加米拉戰役是亞歷山大徹底擊敗波斯帝國的最高潮一戰。我此前一直以爲高加米拉戰場不是在土耳其境內就是在敘利亞或者黎巴嫩,卻沒想到在伊拉克北部的庫爾德區。

亞歷山大大帝東征十二年,滅國無數,所向無敵,短短十年之內一手締造了歐洲史上最大的帝國,其事蹟早已成爲世界歷史上的傳奇。亞歷山大用兵的特點是戰略上的謹慎結合戰術行動中迅捷猛烈的執行力。由於他本人一貫出現在每次戰役的第一線,因此總是能敏銳地捕捉戰場上轉瞬即逝的戰機,一擊中的。

最能體現亞歷山大臨機即興指揮能力的,莫過於他的“四大戰役”。亞歷山大渡海東征不久,在格拉尼古斯河畔一舉擊敗了波斯邊境省份幾個總督的聯軍,這是第一次戰役。不久後的伊蘇斯戰役,亞歷山大面對率領波斯主力趕來的大流士三世皇帝戰而勝之,擊潰波斯野戰軍,大流士皇帝逃向內陸。亞歷山大此時顯示出戰略上的極端謹慎和耐心:他沒有幻想過一蹴而就地征服龐大的波斯帝國,可是要打持久戰。爲此就一定要保證背後與希臘本土的海路補給線暢通,何況以斯巴達和雅典爲首的幾個大城邦時刻想着背叛盟約,遠征軍只要有哪怕一次失敗,就面臨着後院起火的危險。而波斯海軍主力是臣服於波斯統治下的地中海東岸腓尼基人的艦隊,亞歷山大手中並不掌握能在海上與之抗衡的艦隊,所以他沒有繼續窮追大流士三世,而是沿着海岸線進軍,一個一個從陸地上征服波斯帝國海軍能夠依靠的所有港口。

亞歷山大花了兩年時間,佔領從小亞細亞半島到黎凡特地區,再到埃及的所有港口,終於徹底摧毀了波斯的海權,使馬其頓成爲地中海東部的主人。這個以陸權代替海權的戰略是一個笨辦法,而且頗耗時間,但它在當時的力量對比下,卻是一個有效的戰略,保證了希臘聯軍的後路。整理好後方之後,亞歷山大揮軍指向東北,接連渡過幼發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向着波斯帝國西部中心,古城巴比倫挺進。

此時,大流士三世也率領帝國大軍從巴比倫北進迎擊希臘聯軍。雙方的決戰一觸即發,這就是亞歷山大生平四大會戰的第三場,也是規模最大和最具決定性的戰役——高加米拉會戰。

伊朗設拉子郊外被亞歷山大燒燬的波斯波利斯皇宮遺蹟。

02

針尖對麥芒的古典決戰

應該說大流士三世是一位出色的戰略家和組織者。他充分利用對手給他的兩年時間重整旗鼓,不僅集結了比伊蘇斯戰役更加龐大的兵力,而且完成了對軍隊的諸兵種協同訓練,甚至有時間進行武器換裝。從戰略上來說,大流士不能使用堅壁清野、 誘敵深入這樣的戰略來和亞歷山大拼消耗。他的帝國是一個多民族的聚合體,如果一味消極避戰,難保帝國的各個民族會離心離德分崩離析。所以無論從必要性和可能性分析,大流士當時的決戰戰略都說不上是錯的。而他選擇的戰場也很合理:波斯大軍規模龐大,需要消耗的補給量驚人,高加米拉在巴比倫以北100多公里,仍然屬於兩河北部平原,在古代這裡是豐饒的糧食產區,大軍補給不成問題。所以大流士駐兵於底格里斯河畔等待希臘遠征軍,而不是主動出擊。

戰場是事先精心選擇好的一馬平川,波斯軍甚至有時間預先剷平了戰場中央微小的地形起伏,以便發揮戰車衝鋒的優勢,同時有利於發揮兵力優勢迂迴敵人兩翼。應該說,高加米拉戰役之前,大流士所做的準備和戰略決心都是正確的。

而亞歷山大這邊呢,態度是“你要戰,便作戰”,無論敵人有多大數量優勢,佔據多有利的地形,他都會義無反顧地衝上前去亮劍。在戰術層面,亞歷山大的軍隊雖然數量少,但戰鬥力久經考驗,而且他對自己的現場戰術指揮能力也深具信心, 具備了名將那種捨我其誰的霸氣。於是,馬其頓和波斯雙方統帥決戰的決心不謀而合,這才能打出公元前331年高加米拉這樣一場乾坤一擲,針尖對麥芒的古典決戰來。

高加米拉戰役中雙方的兵力,古典作家們給出的數字出入太大,經過近代考證,把波斯軍的數字縮水到10-12萬人,其中包括大量騎兵,還有200輛裝備鋒利鐮刀的戰車。與希臘聯軍的4萬步兵7000騎兵相比,有絕對的數量優勢。針對馬其頓步兵密集方陣戰術,大流士戰前就頗有預見地制定出了第一線戰車衝亂敵人陣型,然後兩翼步騎兵利用數量優勢拉開戰線包抄,多點進攻的針對性戰術。爲了保證皇帝的安全,中央戰線以精銳的不死軍步兵和波斯貴族騎兵重重圍護。

應該說,波斯的戰術安排也是完全合理的。亞歷山大戰前佈陣乍看起來並無出奇之處,依然是左中右三部分構成,重點在於右翼,他本人親率近衛騎兵列陣於右翼,隨時準備發起決定性的衝鋒。但是他預料到敵軍會利用巨大的數量優勢兩翼包抄,因此馬其頓的陣容比以往更鬆散,增加方陣和重兵集團之間的間隙,增加正面寬度的同時,還可以避開波斯第一輪戰車衝鋒的巨大動量。爲了讓鬆散的戰線不至漏洞百出,在重步兵和騎兵的間隙還部署了輕步兵。爲了應對一定會出現的敵方兩翼包抄,亞歷山大在兩翼後方成斜角部署了兩支步兵迎戰敵軍迂迴過來的騎兵。最奇特的一點是在第一線身後一段距離部署的第二線部隊面向後方,隨時預備接受被圍,這樣希臘全軍就組成了一個空心的巨大梯形方陣。

在實戰當中,希臘軍的疏開陣型放過了橫衝直撞的波斯戰車兵,擔任掩護任務的前哨弓箭兵和投槍手進一步瓦解了波斯車兵和騎兵的第一輪衝擊。然後亞歷山大親率主力右翼向右前方挺進接敵。這是經典的斜線式戰術,源自伯羅奔尼撒戰爭中底比斯名將埃帕米農達斯發明的斜線戰術,直到兩千年後,普魯士腓特烈大帝手中,仍在有效地運用這種隊形。這種戰術的實質是集中優勢兵力於一側,把平均使力的正面對衝改成集中突破一點,同時儘量延緩自己薄弱一側的接敵時間,打一個時間差。

但高加米拉戰場上波斯一方的兵力優勢是全面的,展開巨大的包圍圈向希臘兩翼同時發動進攻,亞歷山大所在的右翼陷入苦戰,在緊張的戰鬥過程中,希臘右翼主力突前,左翼防禦,都在不知不覺地拉長戰線,抵擋波斯兩翼優勢兵力的迂迴。慢慢地,右翼和中央中部分方陣之間出現了一個缺口。第一個戰術破綻出現了,出現在馬其頓一邊,大流士三世也相當敏銳,他抓住戰機,派出本方中央騎兵主力突擊馬其頓陣型中央的空洞,一舉突破希臘軍正面,貫穿了希臘聯軍陣型!

到此爲止,瞬息變幻的戰場風雲一直有利於波斯一方,但有兩點事態發展出乎大流士的意料:第一,戰線被洞穿的希臘部隊沒有發生崩潰的現象,希臘軍隊維持空心方陣的大致形狀繼續苦戰;第二,成功突陣的波斯中央騎兵也沒有向左或向右迂迴卷擊希臘陣線的任何一部分,而是穿陣而過,撲向希臘大營,打散了留守的希臘步兵。也許這第二點並非出乎意料,而是奉了大流士三世事先的嚴令:皇帝的家眷被囚禁在馬其頓大營,波斯騎兵不顧前線酣戰也要突襲馬其頓大營救回他們。

因爲波斯中央騎兵投入戰鬥,卻暫時沒有在前線的混戰中發揮作用,大流士三世在中央的護衛部隊只剩下不死軍步兵,拱衛力量變得薄弱。一直頂着波斯左翼騎兵的衝擊緩緩向前的馬其頓近衛騎兵此時尚未投入戰鬥,亞歷山大等待的戰機終於出現了,他毫不遲疑地親自帶領近衛騎兵徑直衝向大流士皇帝,希臘步兵主力馬其頓重步兵方陣也配合對波斯中央發動了進攻。這是整個戰役扭轉戰局的一刻。大流士三世在馬其頓精銳的諸兵種聯合進攻面前抵擋不住,匆忙逃離戰場,這個指揮中心一垮,波斯陣線全線崩潰,此後的潰逃中被殺4萬多人,希臘聯軍一方的損失大約在1千人上下。

03

歷史迴響英雄無覓

高加米拉之戰是波斯帝國的生死一戰,此戰之後馬其頓大帝征服波斯全境再無障礙,大流士在後來的逃亡途中被反叛的臣屬謀殺,亞歷山大追到首都波斯波利斯,一把大火燒了尚未完全完工的皇帝宮殿,向東挺進中亞,跨越印度河,他的四大戰役的最後一戰就是征服印度河流域的波拉斯國王,那基本屬於錦上添花的最後一筆,千古一帝的畢生功業已然大成,走到了希臘人所知的整個世界的盡頭。在回師途中,33歲的亞歷山大病逝於巴比倫。

在高加米拉古戰場上,領隊老先生帶我們在周圍找到一處清真寺宣禮塔的遺蹟,周圍的礫石中間或還能找到彩色的釉磚碎片,但那是中世紀的文物,和亞歷山大的那場戰役毫無關係。也許兩河流域古老燦爛而動盪的歷史長河中,高加米拉會戰這一朵激盪的浪花終歸會不留痕跡地逝去。若如此,那的確是千古江山,英雄無覓了。

本文載於《世界博覽》雜誌2023年第18期

責編:南名俊嶽

購買《世界博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