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級考古發現!南海測定2處古代沉船遺址 文物超10萬件

分別命名爲南海西北陸坡1號、2號的沉船遺址,位於水下1500米,有超過10萬件明代文物,被鑑定爲世界級考古文物。(圖/新華社)

近期震撼考古界的一項在南海的考古新發現經過考察與測量後,將正式開展考古調查工作。這2處分別命名爲南海西北陸坡1號、2號的沉船遺址,位於水下1500米,有超過10萬件明代文物,年代約於明朝弘治年間。2處沉船保存完好,文物數量巨大,可稱爲世界級的重大考古發現。

據《央視新聞》報導,去年10月發現的這兩處沉船保存相對完好,1號沉船遺物以瓷器爲主,初步推測文物數量超過十萬件,根據出水文物初步判斷爲明代正德年間(1506—1521);2號沉船以原木爲主,初步研判是從海外裝載貨物駛往中國的古代沉船,根據出水文物初步判斷爲明代弘治年間(1488—1505)。

圖爲南海西北陸坡2號沉船。 (圖/中新社)

此外,在這2處沉船中所出土的文物也具有非常高的價值。其中包括陶瓷器、金銀器、玻璃器、青銅器等各式各樣精美絕倫的文物。

完成南海西北陸坡1號沉船第一次考古調查的深海勇士號載人潛水器。(圖/新華社)

《新華社》指出,這項考古新發現是2022年10月在南海西北陸坡約1500米深度海域發現2處古代沉船,2023年5月20日,大陸國家文物局利用海洋勇士號載人潛水器,在沉船遺址布放水下永久測繪基點,並進行初步搜索調查和影像記錄。

完成南海西北陸坡1號沉船第一次考古調查的探索1號科考船攜深海勇士號載人潛水器抵達三亞。(圖/新華社)

報導稱,經大陸國家文物局批准,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中國科學院深海科學與工程研究所、中國(海南)南海博物館等部門將嚴格按照水下考古工作規程,用1年左右時間,分3個階段實施1號、2號沉船遺址考古調查工作。並在考古調查成果的基礎上,科學評估沉船保存狀況和技術條件,研究提出下一步的考古和遺址保護方案。

圖爲南海西北陸坡1號沉船內部首次對曝光,攝於2022年10月。(圖/新華社)

報導表示,這不僅是中國深海考古的重大發現,也是世界級重大考古發現。這一重大發現實證了中國先民開發、利用、往來南海的歷史事實。南海自古以來就是一個貿易往來頻繁的區域,在東南亞地區乃至整個亞洲都扮演着舉足輕重的角色。而在中國歷史上,南海更是一個極其關鍵的地區。

在南海發現2處古代沉船後,經載人潛水器探測確認其位置與古物內容,水下探測器在沉船遺址布放了水下永久測繪基點。(圖/新華社)

自漢朝開始,中華民族便開始向南方拓展,並逐漸與東南亞地區進行經濟貿易往來。在唐宋時期,隨着絲綢之路的逐漸走向衰落,「海上絲綢之路」逐漸興起,併成爲連接東亞、東南亞、印度次大陸和阿拉伯半島等地區的貿易通道之一。而在這條貿易通道上,南海更是一個極其關鍵的節點。

此次在南海西北陸坡發現的2處沉船遺址,則再次證明了中國先民開拓與利用南太平洋島嶼及周邊地區資源並進行遠端貿易活動等歷史事實,並對相關領域研究提供了新證據和新視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