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經濟 下行隱憂中有光明

博鰲亞洲論壇2023年年會世界經濟展望分論壇,29日在海南博鰲舉行。與會專家認爲,全球經濟復甦乏力,但大陸可保穩增長。 (新華社)

兩岸共同市場基金會董事長詹火生認爲,臺灣民衆可以接受到一個現實,就是兩岸要追求和平,彼此之間要「異中求同、同中求異」。(吳泓勳攝)

博鰲亞洲論壇29日舉辦分論壇「世界經濟展望」,出席的大陸國家發改委副主任趙辰昕表示,從數據觀察全球經濟復甦乏力、下行壓力仍凸顯,主要是被趨勢性與政策調整2因素影響,包含經濟潛在成長率下移、近年貨幣財政政策刺激的高通膨等隱憂,認爲歐美主要經濟體能否控制此輪通膨還有很大不確定性,並暗批美國爲維護自身霸權地位,不顧經濟規律攪動全球經貿,對世界經貿與投資的影響也是重大挑戰。

博鰲亞洲論壇今年恢復全實體方式,出席論壇的兩岸共同市場基金會董事長詹火生29日在接受臺灣記者聯訪時表示,博鰲論壇議題與時俱進且擴大範圍影響力,今年因疫情剛趨緩,加上近期臺灣多個團體出訪大陸,導致今年出席代表不多。但他認爲疫情緩和後,基金會與大陸包含博鰲分論壇、智庫交流等可逐漸恢復日程。

對於兩岸關係,詹火生認爲臺灣民衆可以接受到一個現實,就是兩岸要追求和平,如果兩岸不和平對大家都沒有好處,彼此之間要「異中求同、同中求異」。

另在疫情期間,大陸與東協主導的RCEP已生效滿1年,對「兩岸共同市場」是否帶來衝擊?基金會的關鍵理念在於幫助臺灣追求自由貿易化與制度化,不代表硬性侷限於「兩岸」範疇。他說臺灣與東南亞、日美、太平洋國家的貿易往來越來越多,「貿易越自由,對臺灣一定只有好處」。

與會的波士頓諮詢公司全球名譽主席 漢斯-保羅·博克納也說,經濟挑戰方面還值得注意各國政府與企業債務、能源與糧食安全,以及金融系統的脆弱性等。

北京大學新結構經濟學研究院院長林毅夫也表示,臺灣經濟跟大陸高度互補,應該共同追求的是大家生活更好,關鍵基礎就是經濟發展更好,應該珍惜機會一起發展。

今年論壇對如何減碳與綠色經濟討論甚多,中國人民銀行(大陸央行)行長易綱29日也在分論壇「碳中和:困局與破局」中表示,實現碳達峰碳中和需要「胡蘿蔔+大棒」,其中碳價或碳稅屬於「大棒」,人行的碳減排支持工具就是激勵機制上的「胡蘿蔔」。

易綱更具體透露,目前人行的兩個支持工具已支持3000多億元(人民幣,下同)再貸款,商業銀行已貸出將近6000億貸款支持企業碳減排項目。